菩萨戒纲要钞
作者:佚名
书中首先阐述了菩萨戒的起源与传播,涵盖了从佛法最初到不同宗派如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等传承菩萨戒的历史脉络。例如提到罗什相传的十无尽戒始于姚秦,以及日本国布萨的起始等内容,展现了菩萨戒在不同地域和宗派中的发展历程。 在诸戒大纲部分,论述了戒即解脱的理念,指出大觉世尊一代戒律主要有别受七聚戒等三种。其中,别受七聚戒始于鹿园终至鹤林,对于小机者来说是小戒,而从大乘角度看则是别受之戒。同时,书中详细讲解了菩萨戒中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聚净戒的内涵。如说明菩萨戒自息恶戒,在实理门中,菩萨意业中的息恶戒似为律仪戒,犯四重及随顺即失戒者皆犯律仪,因为律仪戒是根本。 此外,还涉及到菩萨戒的业体、行相、忏法等内容。例如阐述了别受行相以及通别忏法等,为修行者在受戒、持戒以及犯戒后的忏悔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猜你喜欢的书
泪与笑
散文诗集。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1913年于纽约出版。全书共收散文诗56篇。作者在引言中写道: “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 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作者正是含着泪水,严肃地思考着人生,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在阳光下》,在《废墟间》、《在美神的宝座前》、《在时光的舞台上》,他含着《笑与泪》,面对《时世与民族》,他《展望未来》,叙述着他的《梦》,叙述着纯真的《爱情的故事》,高唱着《花之歌》、《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人之歌》。他用《火写的字》直抒《胸臆》,这就是《诗人》,诗人的《灵魂》,《诗人的声音》。
中国神话通论
本书是袁珂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广义神话”,对古籍文献中的文学性神话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国神话漫谈》,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订后,改名为《中国神话通论》,分“概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论之部”从《山海经》谈起,分析了上古神话的起源,神话与宗教、仙话、历史、文学等的关系,神话的流变、发展、散亡和整理过程。“分论之部”则具体分析了传世神话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话角色罕为人知的不同面貌。
童蒙须知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凡写文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总之,其基本内容是从小灌输和训练封建伦理道德,是其糟粕;但要求从小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应是可取之处。收入《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浮生六记
笔记。清沈三白撰。六卷。三白苏州人,有才华,工诗文,余不详。此编记三白与舅氏女陈芸自幼两小无猜,情投意合,互相爱慕,终成眷属。作者以缠绵之思,回忆其婚后夫妇合乐,诗文唱和的幸福生活,后芸娘早逝,三白回忆作此以资纪念。书分六记,首篇“闺房记乐”,次篇“闲情记趣”,三篇“坎坷记愁”,四篇“浪游记快”,五篇“中山纪历”,六篇“养生记游”。《说库》本,未见五、六两记,有目无文。而前四篇记述甚悉,文笔细腻,颇见才情,为言情笔记小说中情操颇为高尚之一种,其写琴瑟之乐,理解之深,互敬之雅,为晚清小说中独树一帜,可与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媲美。有单行本及《说库》本。原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以写家庭生活为主。文笔疏宕轻灵,颇富文学色彩。1923年北京朴社铅印俞平伯校点本,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
天台宗未决
天台宗未决,一卷,问答十箇条,日本最澄疑问,唐道邃决义。
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戒香普闻,胜于世间诸香。出杂阿含三十八。小乘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