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女观经

作者:佚名
七女观经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七女经》(已收入历代大藏经)的主要内容完全相同。据历代经录记载,西晋竺法护译有《七女本经》一卷,西秦圣坚译有《七女本经》一卷,另有失译的《七女本经》、《七女经》各一卷,均佚。现敦煌遗书有收藏,或即上述四本之一。本经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误入疑伪部。

猜你喜欢的书

福生

福生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收短篇小说17篇。这些小说,主要创作于北京西山和窄而霉小斋,其中《福生》发表于1925年,是沈从文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管锥编

管锥编

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著。钱锺书著。4册。第1、2册1979年8月、第3、4册1979年10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集作者多年文学研究之心得,分别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进行批评。辄取一字词、典故,博考中外例证,或精析微义,或阐述己理。例如书中论《诗经》六义中的“兴”,先引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胡寅《斐然集》卷18《致刘叔易书》中李仲蒙语、项安世《项氏家说》卷4等书文中前人关于“兴”的理论论述,后举汉代民歌、古诗十九首、现代儿歌,西方民谣等运用“兴”这一手法的例证。最后指出:“毛、郑诠为 ‘兴’者,凡百十有六篇,实多 ‘赋’与‘比’;且命之曰‘兴’,而说之为‘比’,如开卷之《关雎》是。说《诗》者昧于‘兴’旨,故每如项安世所讥‘即文见义’,不啻王安石《字说》之将‘形声’,‘假借’、等字作‘会意’字解。即若前举儿歌,苟列《三百篇》中,经生且谓:盖有香蕉一枚、苹果二枚、梨一枚也;‘不怕’者,不辞辛苦之意,盖本欲乘车至外婆家,然有电话可通,则省一番跋涉也。鼷钻牛角尖乎?抑蚁穿九曲珠耶?”全书体例,大致与此相仿。因叙述全用古文,凡举国外之例又多引原文,故一般读者往往畏其艰深,难以卒读。但其价值却是为当代中国学者所公认的,并且已有专门研究该书的论文与学者。

黄箓五老悼亡仪

黄箓五老悼亡仪

黄箓五老悼亡仪,不署撰人。其法事节次多同于《黄箓十念仪》,盖亦出于宋代。收入《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称扬五方五老,以为亡灵忏罪荐度之仪。五方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丹灵真老三炁天君、西方皓灵素老七炁天君、北方黑灵玄元五炁天君、中央黄灵皇老一炁天君。行仪时依次礼拜五方五老,宣读愿文。愿文结句称:「焚香仰启大慈尊,引领亡人生乐国」。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

万历十年之四月兵部右侍郎铜梁张公肖甫兼右佥都御史来视浙师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其人多括苍诸郡民家子颇选而故胡少保倚之起战功饷赉至糜县官廪不訾故赵尚书来代稍稍为裁缩然犹月一金而其兵分营九岁率以七营防海汛汛毕乃归是时承平久当国者有所向以桑孔为急而士大夫争言汰冗费因稍及兵饷於是给事中疏请减营兵廪三之一无巳而复请以新钱半之当幕府议钱法壅不行无所得食则相率号於两台使者居间幕府幕府吴中丞善言尝守吾郡用循吏治效骤迁不习兵弗听令予钱自如乃汹汹为恶语冀以恫喝止吴公吴公益持之坚顾仅两台使言之诸司道傍睨亡助者於是兵有二黠魁曰马文英杨廷用媾其党噪於治饷佥事王许之门

联灯会要

联灯会要

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称禅宗联灯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列举过去七佛至天童正觉之法嗣等禅宗五家之传灯法系,并依序集录其重要之机缘问答。本书撰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卷首有淳熙十六年淡齐李泳之序、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思忠之重刊序,及淳熙十年之自序。其撰述年代另有异说,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二谓撰于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释氏稽古略卷四则说宁宗嘉定十年,此二说俱不正确。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梵名Bhadra-cari^-pran!idha^na ,或 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ra^ja。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普贤行愿赞。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以偈颂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总计七言四句六十二颂一七三六字。盖此赞为四十华严经最末之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所揭出,原有别行本,即相当于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之文殊师利发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