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作者:如学如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入夜
《入夜》是美国悬疑小说殿堂级人物康奈尔·伍尔里奇的遗作,由当代最具风格的推理小说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续写完成,让这部爱恨交织、悬念迭起的作品得以与读者见面,功莫大焉。小说基本上沿袭了伍尔里奇在四十年代的经典写法:玛德莲·查默思误杀了一个年轻女性,陷入了自责的折磨之中。她循线找到那个女性生命中的两个冤家,一男一女,决意代为报复。她因此有了新的身份,迂回在那两人的世界中,她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伺机摧毁他们,却不想情不自禁爱上了她要暗杀的男主角。《入夜》证实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尽管如此悲惨艰苦,还是没有丧失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神奇笔触。此作足可与作者的经典作品《黑衣新娘》、《幻影女士》、《我嫁了一个死人》并列,毫不逊色。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
《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前后集各五十回,署名“抽丝主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书局出版石印本,有绘图。1937年1月13日至3月6日上海《辛报》转载前集五十回,标“吴趼人遗著”。本次整理,以上海书局本为底本。
少年漂泊者
中篇小说。蒋光慈著。1926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小说出版后即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在广大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自1926年至1933年,先后印行了十五版。这是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书信体形式的小说。作品集中描写了佃农出身的贫苦青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饱尝了人间的冷暖,最终由自发地反抗逐步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命运表明了时代青年只有奋起反抗、投身现实斗争、献身革命事业,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有壮烈的人生。汪中的艺术形象以及整部小说,曾经激励过许多进步作家和时代青年走上革命斗争的人生道路。由于作品鲜明的进步倾向,这部小说从30年代起就一直成为国民党反动当局查禁的对象。《少年漂泊者》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最早描写人民革命斗争、最早歌颂党的领导以及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的作品之一。小说完稿于1925年11月1日,及时而深刻地展现了从“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现实斗争。这是一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创性的作品,因此被称作“革命的前茅”。
十年都门竹枝词
无名氏著,同治三年抄本,据亲身临见记述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史事,笔法朴实,颇具史料价值。 无名氏原序称:“十年秋,夷匪由海口窜入京师,上及王大臣巡幸避暑山庄,军民震动,以致都城迁徙一空。苦予病穷无计,困坐愁城,有健翮之志,不能奋飞。”于是吟有此词,谦称之曰:“无乃言近粗鄙,韵多浮泛,真令读者喷饭,此不过花晨月夕,自破愁魔,以鸣不平之志耳。”然而正是由于“病穷无计”,不能迁徙避祸,得亲历兵火,因致所作《竹枝词》能够真切描绘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前后北京地区“君移臣徙”,“将走兵逃”,“无边白骨葬黄沙”的历史画面。 无名氏《十年都门竹枝词》以韵次为序,又有“引”、“首起”、“尾束”等,共计五十一首.
凰求凤
一名《鸳鸯赚》。传奇。 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曲之一。 约清初成书。据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写金陵书生吕曜才貌双全,妓女许仙俦美而能诗,二人相爱,吕答应娶许作妾,但需娶正室之后才能接她。许仙俦即为吕曜寻觅佳偶,得知曹氏女淑婉才色无双,欲为之聘娶。又有缙绅乔国用女梦兰,才貌仅次于淑婉,钦慕吕曜,欲以身相许,得知许仙俦之意,就与媒婆何氏定计离间吕、许关系,使吕曜同意入赘乔家,并订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