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作者:佚名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二卷,南云阇耶崛多译。北云曹魏录失译人名。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都官集

都官集

宋代诗文别集。14卷。陈舜俞著。陈舜俞,字令举,历官都官员外郎。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由其婿周开祖所编。初为30卷,蒋之奇为之序。庆元六年(1200)其曾孙陈杞复刻,始名《都官集》,楼钥为作后序。原书失传。《四库全书》本由《永乐大典》辑出,重新分排为14卷。卷1至卷3为策,卷4为书,卷5为奏状、制、论,卷6、卷7为说(其中有15篇存目无文),卷8为纪,卷9、10为书,卷11为启,卷12至卷14为各体诗。陈氏初从学于胡瑗,为文学欧阳修、司马光,素有经世之志,集中策论逾万言。其文率直朴实,语言明晰。三上英宗皇帝书以及诤谏青苗新法的奏状,皆明快畅达,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辩性。陈氏诗歌,多为被贬之后所作,诗中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如《保圣院》:“门深锁苍苔,地灵育嘉树。寂然烟云宅,不接朝市路。苟能灰心居,即是古乐处”。《中夜》:“宦拙宜身退,家贫长道情。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气格疏散,皆自抒胸臆之言”。有《四库全书》本。

德育鉴

德育鉴

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同”,“道德者,不可得变革者也”(《德育鉴·例言》)。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批评朱熹而推崇王守仁,认为“朱子之大失,则误以智育之方法为德育之方法”,是“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抓不住根本,终无收效之期(《德育鉴·知本》);王守仁专主“致良知”,是“专治病根”,可以收到“一了百了”的效果。宣称“致良知”说“是千古学脉,超凡入圣不二法门”(同上)。认为“今日求精神教育”时“惟有奉阳明先生为严师”,以王学为“独一无二之良药”(同上)方可。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6册。

楚辞芳草谱

楚辞芳草谱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谢翱著。1卷。此书即因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分类方式,将《楚辞》中芳草,按其特征、品格谱分为23品,每品列为一条。其考释极为简质,大抵以其时通名以考订之,偶引故说,但极少,至《楚辞》本文,亦少见引,又有只申其用为喻义而一无辩说者。版本有明刊《说郛》

玎玎珰珰盆儿鬼

玎玎珰珰盆儿鬼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汴梁人杨国用算命称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外出避难兼做买卖。第99日归家途中,借宿于烧盆罐的赵家。赵氏夫妻图财害命, 将杨骨灰烧制成瓦盆, 送给张忄敝古。 盆魂要求张忄敝古代己向包拯申诉冤仇。 张忄敝古携带瓦盆到开封府申冤。公堂上盆儿玎玎珰珰诉说冤情,包拯为其雪恨,将赵氏夫妻处死。剧本揭露了社会的混乱,鞭笞了强盗恶妇图财害命的罪恶。剧中第2折写窑神惩治赵大:“我着这厮吃我一会掀腾,遭我一会磨难,受我一会折挫。”为杨国用抱不平; 第3、4折写张忄敝古苍颜白发代杨告状, 杨魂痛打赵氏夫妻,包待制命将赵氏千刀万剐,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倾向。赵氏夫妻图财害命的残忍,在窑神面前的怯懦,初上公堂的无赖,性格鲜明。但作品有较多的迷信成分。京剧《乌盆记》据此改编。主人公杨国用改为绸缎商刘世昌,改算命的情节为刘世昌奉母命上京经商,归途中遇雨,投宿赵家,略去其迷信色彩。

南天痕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纪传体南明史。以南明正朔纪年,惟改本纪为纪略,以避时讳。表彰南明忠义,贬斥奸倖。其资料采集,兼及诸野史及各家已刻未刻文集等九百七十四种,可补前南明诸史之缺。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是每篇之后多出一段赞语而已。但作者在自述中,说引用书达九百七十四种,有目者达七十四种,似比温氏书为详,实则不然。全书纪略二卷,分子目四,列传二十四卷,分子目四十,还增改了体例。此书有清宣统庚戌(1910年)复古社排印本。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