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处

作者:铃木大拙
菩萨行处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四如集

四如集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墓铭字训之属为五卷而刊之,……遗文流落尚多,其曾孙至又裒集为十卷。”然此本正文只四卷,似非黄梓所辑五卷,更非黄至所辑十卷,乃后人重为掇拾而成。有《四库全书》本。又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卷数与《四库全书》本同,但编次稍异;并增祭文五篇;另附事述、族谱、诸家跋识;名《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黄文炳刻本影印。

鄮峰真隐漫录

鄮峰真隐漫录

宋代诗文别集。50卷。史浩撰。此集凡诗5卷,杂文39卷,词曲4卷。末2卷为《童丱须知》,分30章,内容都是治家修身之道,语言通俗易懂而且押韵,是作者用来教导子孙的,首有小序,署“淳熙辛丑下元,真隐居士书于清凉境界”,故知为淳熙八年(1181)罢官以少傅侍经筵时所著。其集系史浩门人周铸编次,明代天一阁藏有写本,清乾隆间据以辑入《四库全书》。其诗多唱和应酬之作,但《和钟山晚步》、《和斜径》等小诗却清新可喜,韵味深长。其文多章表书启等类。集中保存了许多不易见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词,计有《采莲》(寿乡词)、《采莲舞》、《太清舞》、《柘枝舞》、《花舞》、《剑舞》、《渔父舞》共7套;这对于今天了解唐宋歌舞戏的真实面貌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他一生富贵,其作品多为应景颂圣和应酬唱和之作,因而文学价值不高。本集善本均为明、清抄本。

续原教论

续原教论

续原教论,明 沈士荣著,二卷,金陵刻经处,辩论宋儒谤佛之言。最为透彻。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四卷,新罗表员集,外题华严经文义要决。

思惟略要法

思惟略要法

全一卷。又作思惟要略法、思惟要略法经、思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述说大乘禅观之大要,略叙四无量观法、不净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生身观法、法身观法、十方诸佛观法、观无量寿佛法、诸法实相观法、法华三昧观法等十种之观法。

顿悟入道要门论

顿悟入道要门论

一卷。唐代大珠慧海撰。此书主要阐述顿悟入道的要旨。本书与后世语录不同,是慧海亲自执笔的论书。相传慧海在江西马祖道一门下,历经六年修行而大悟。本书即依其本身体验而简述顿悟入道要旨。全书笔法平易,首以“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惟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进而解释“顿悟”,谓“顿”即顿除妄念,“悟”即悟无所得。次谓为臻此境,须以心为根本,故修根本为大事,而修根本之法在于禅定。其次,再广述顿悟要门之宗旨。本书所引用的经典,以《维摩经》为最多,其次为《金刚经》。此外,《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起信论》亦曾广被引用。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