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古迹记

作者: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

凡三卷,或作二卷、四卷。新罗太贤集。又称梵网古迹记、梵网经古迹。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系梵网经之注释,分别为时处、机根、藏摄、翻译、宗趣、题名、本文等七门。注释书有文集十卷(睿尊)、纲义十卷(清算)、补妄钞十卷(定泉)等。本书系参照智顗、法藏、义寂等诸疏,而别立一家之见。对净土之依用智顗菩萨戒义疏而言,本书自昔即为律、真言、法相等宗所重。

猜你喜欢的书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E. H. 卡尔(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本书针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特定历史阶段,以巴黎和会为开端、德国入侵波兰为结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者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理想主义流派观点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指出这二十年间国际关系动荡的根源在于各国对现实国家利益的争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因而在战后首次确立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流派的理论基础。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19世纪美国作家比彻·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小说中的汤姆是种植园主谢尔比家的家生奴隶,从小忠心侍奉主人,成年后当上了总管,人们都叫他汤姆叔叔。他与家人住在一间小木屋中。谢尔比做股票生意失败后,将汤姆和另一个奴隶抵押给新主人。途中,汤姆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孩伊娃,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出于感激,买下了汤姆,他们相处得很好。后来,伊娃夭折,圣克莱尔答应了女儿临死前提出的解放汤姆的要求。不料,圣克莱尔突然遇害。汤姆又被卖给另一个种植园主。由于他同情帮助其他奴隶,遭到主人毒打,他血流满面,大声地说:“我的灵魂不属于你,你买不到它!”当谢尔比的儿子乔治到来,要赎汤姆回去时,汤姆却因遭毒打离开了人世。乔治悲痛地埋葬了汤姆,发誓要铲除这令人诅咒的奴隶制。回到庄园后,他解放了家中全部黑奴,并对他们说:当你们享受自由的时候,请记住亲爱的汤姆叔叔,看一看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赞扬了女奴伊莱扎不愿儿子被卖,而带着儿子冒死逃往加拿大的反抗精神,同时对汤姆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表示了肯定。1852年小说发表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在美国南部,被列为禁书。奴隶主疯狂诋毁此书及斯陀夫人。作者收到的许多匿名信中,有的装着一颗子弹,有的装有两只黑奴的血耳朵。但此书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的热列支持。西方史学家认为此书为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制造了强大的舆论。林肯总统称斯陀夫人是“引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在此书之前,美国小说由浪漫主义占统治地位,这部美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作品问世,为美国文学奠定了第一块现实主义基石。1901年,此书由林纾译成中文出版,名为《黑奴吁天录》。后来,欧阳玉倩将其改编成话剧《黑奴恨》上演。

蛮书

蛮书

又称《云南志》、 《云南记》、《云南史记》、 《南夷书》、 《南蛮书》、 《南蛮记》。民族地理著作。唐樊绰撰。十卷。绰为安南经略蔡袭幕僚,为应付南诏之扰,故广采史志,及亲历目睹所得,纂为是编。咸通四年(863)成书,次年补附录诸条。一万二千余字。 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蛮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十事,每事各为一卷。附录盘瓠、白虎传说,异牟寻与崔佐时誓文等六事。记述云南历史、交通、各族概况,尤以南诏社会经济、制度、军事训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为详。是志为现存云南方志最古者, 《新唐书·南蛮传》和《资治通鉴》有关古滇、越的记载,多取材于是编;程大昌、 李荣陛等考证《禹贡》,均宗其黑水之说,向为世人所重视。是研究云南史志的珍贵文献。原书久佚,今本系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武英殿聚珍版本, 《四库全书》本。近人向达《蛮书校注》(1962年中华书局版),周维衍《蛮书校注读后》(《历史研究》,1965年第六期),方国瑜《樊绰<云南志>考说》(《思想战线》,1981年第一期),均可供参考。

官话讲义

官话讲义

又名: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清孔赞廷撰,孔赞廷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旨在通过有效方法,系统教习操粤语者学说官话,其中四章涉及粤语。“辨似法”列同音字词以正音;“杂话名称”以义分类,学日常语句;“杂化谈法”将词汇融入语境,促理解吸纳;“分类话头”设天文、地理等31类汇编字词。四章共同展示了粤音、粤词,其粤语、官话并举列示的方式,对解释方言词汇有直接帮助,且分类详密、包含丰富,方言色彩浓重,如俗字“氹(小坑)”、俗词“尾孻(末尾)”,形象的动物词“樁米公公(嗑头虫)”,特别称谓“甴曱(蟑螂)”等。

医林琐语

医林琐语

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的一部医学随笔集,成书于光绪年间。全书内容广博,涵盖医理探讨、临床经验、药物辨析、医史评述及医德教育等方面。陆懋修在书中力倡“伤寒为百病之祖”的学术观点,推崇张仲景《伤寒论》,主张以六经辨证为纲领诊治疾病,反对滥用温补时风。他对历代医家如朱丹溪、李东垣等的学说多有评议,既肯定其对医学发展的贡献,亦批判后世对其理论的误读与滥用。书中还记载了大量临证验案与用药心得,尤其对温病与伤寒的鉴别、脉诊要诀、药物配伍禁忌等论述精辟。文字简练而意蕴深刻,既展现其深厚的古典医学根基,又体现严谨的实证精神。

余冬序录

余冬序录

明何孟春撰。六卷。成书于嘉靖七年(1528)。孟春,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本书记述内容广泛,涉及明朝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及民族、宗教诸方面。对科举、学校问题亦有收录。诸如卷五记教学由来,书院之制,科贡入仕之途,中第授官,状元曾棨受知,朝廷设官以为民;卷六记科考中第入仕后之艰难,以及翰林官言行轶闻。有嘉靖刻本、万历刻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