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广显三昧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俟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李存著。《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本题为《番易仲公李先生文集》31卷(其中1卷为附录),有明永乐三年(1405)李光刻本。《俟庵集》卷首有明洪武六年(1373)涂几序,永乐三年邹济等序,并有危素所撰李存的墓志铭,据涂几序,本集是李存死后由嗣子李卓“网罗放失”编次为30卷。卷1—4为古体诗,卷5为六言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卷8—9为七言律诗,卷10—11为七言绝句,卷12为杂著。卷13—15为记,卷16—20为序,卷21为传、说、铭,卷22为说、铭,卷23为哀辞、祭文、行状,卷24—25为圹记、志铭、墓表,卷26—27为杂文,卷28—30为书简。卷末有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曾指出:“(李)存所学笃实,非金溪流派堕于元渺并失陆氏本旨者比。故其诗文皆平正醇雅,不露圭角,粹然有儒者之意。”这个评价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敝帚稿略
宋代诗文别集。8卷。包恢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余,其奏札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包恢论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修养,和陆九渊思想一脉相承,但也讲浑然天成:“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答曾子华论诗》)集中部分诗歌尚能反映民间疾苦,如《偶成》:“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造化何许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论五言所始》一文,认为《诗经》中五言句为五言诗的起源,有一定创见。有《宋人集丙编》等本。
训民正音
朝鲜最初的文字方案,由李朝世宗命集贤殿郑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成三问、姜希颜、李垲、李善老等于1443年12月所创,1446年颁布推行。是一种具有方块字特征的拼音文字,读起来是拼音,写成后是方块字形。原共28个字母,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17个。训民正音的创制,在朝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宗皇帝在《训民正音》开场白中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训民正音”音韵理论渊源于汉语音韵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了朝鲜语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准确表述朝鲜语,“训民正音,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吕梁英雄传
马烽、西戎合著。1946年出版。取材于晋绥边区群英大会上民兵英雄斗争事迹。原书共九十五回,后修订成八十回本。以吕梁山支脉桦林山下康家寨为背景,写边区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故事,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1942年, 日寇“扫荡”康家寨,村主任康顺风勾结恶霸康锡雪,组织维持会,鱼肉人民。八路军武工队员武得民和自卫队雷石柱带领民兵袭击康家寨的日寇警备队,清算康顺风的罪行,成立了新政权。在与敌人进行多次反“扫荡”斗争中,武工队与敌人开展各种灵活巧妙的战术。他们深入据点,组织地下民兵,里应外合,声东击西,打地道战,摆地雷阵,搞“变工爆炸”;深入虎穴捉日寇,围困日伪据点,使敌人断粮断水。他们又开展宣传活动,瓦解伪军,粉碎了“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和“强化治安”,挤得敌占区日益缩小,从而创造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小说着力塑造武得民、雷石柱等一群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形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富有传奇色彩,语言通俗易懂,是最早出现的表现新的人民英雄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吕思勉著,十五篇。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的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来,处处弘扬般若法旨。因发大慈大悲之心,以救赎众生出苦海为誓愿,立下誓言造金字摩诃般若经。第二部分:具详二十七愿,初十愿表示愿在弥勒佛下生时及十方世界,以此造成金字经及自身种种方便,护持般若,利济众生。次十六愿,表示愿笃修佛法,以修成佛果。最后一愿,表示愿承诺言,付之助成,遂其心迹。《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对了解和研究慧思其人及佛学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到修禅学法高僧,为执著其佛教信仰而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现常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