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作者:佚名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猜你喜欢的书

紫山大全集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灵棋经

灵棋经

古代占验术书。二卷,旧题汉东方朔撰。或以为出自黄石公,黄石公以授张良,后东方朔传其术;又有题汉淮南王刘安所撰者,“其说纷纭不一,大抵皆术士依托之词”(《四库全书总目》)。《隋书·经籍志》有《十二灵棋卜经》一卷,不著撰人;清姚振宗《隋志考证》引宋刘敬叔《异苑》,云系“晋宁康(373—375)初襄城寺法味道人”所传;其所传法用十二枚棋作占卜具,故又称《十二灵棋卜经》。《隋书·经籍志》载“十二灵棋卜经一卷”;《宋史·艺文志》载“李进注灵棋经一卷”。

薛丁山征西

薛丁山征西

该书采用章回体形式,讲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刀所伤。当他伤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

御制评鉴阐要

御制评鉴阐要

十二卷 此书为清高宗弘历御批《资治通鉴》,凡七百九十八条,由大学士刘统勋等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7年)编次而成。弘历所批,大抵撰者占十分之三,改佥者占十分之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时以为:“论世知人,无不抉微而发隐,所谓斥前代矫诬之行,辟史家诞妄之词,辨覆舛伪,折衷同异,其义旨皆古人所未发”,颇多溢美之词。而此书考订辽、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误,则有一定的价值。

鸣道集说

鸣道集说

李纯甫撰,5卷。李纯甫中年后笃信佛教,著有《金刚经别集》《楞严外解》《屏山翰墨佛事》等,皆已失传。《鸣道集说》一名《鸣道集解》,疑误。《鸣道集说》是研究李纯甫及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作于兴定五年(1221)前后,主要是针对宋儒《鸣道集》(全名为《诸儒鸣道集》)而作,《鸣道集》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司马光、张载等人的言论集,共74卷,其中多有批评佛家言论。《鸣道集说》前有耶律楚材和李纯甫的序,主体部分征引14位宋儒217则言论,逐一予以反驳,“毫发不相贷,且恨不同时与相诘难也”(《中州集》卷四),“要终指归佛祖而已”(《湛然居士文集》卷十四) 。《鸣道集说》“末附自作文数篇”,包括“杂说”“心说上”“心说下”三部分内容。其中大多数篇章不见于《金文最》和今人所编《全辽金文》。《鸣道集说》生前未刊行,李纯甫临终托付给敬鼎臣,耶律楚材得其书,为之作序,后来黄溍于至正十七年(1357)亦为之作序。此书现有明钞本,《中国子学名著集成》收录影印。曾传至日本,日本多次刊行,国家图书馆藏享保四年(1719)刊本,另有明治二十八年(1895)刊本。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本书以实修实证的方法说明「菩提道次第」的精华。昂旺朗吉堪布是西藏黄教国师-颇邦喀仁波切、康萨仁波切的弟子,一九三九年抵达中国康定,讲授《菩提道次第略论》长达七年之久。本书手稿历经中国文化大革命,在沉埋半世纪後,经过各界人士辛苦汇集,再次以完整的面貌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