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经
作者:佚名
又名《选择诸法经》、《奉入龙华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卷或四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属于大乘律之经典。内分十品:诸法实相品、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净戒品、净法品、往古品、净见品、了戒品、嘱累品,论述诸法之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及诸法实相;并谓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而诃责其种种罪相;又告诫‘不净说法’之大罪报。本经未特别论说菩萨律仪,此为异于其他戒本之处。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等,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又以本经阐释菩萨僧团必得由声闻僧团别立之种种原因,故列为大乘律之典籍。
猜你喜欢的书
虚斋集
五卷。明蔡清 (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少从朱玭学,以善《易经》出名。成化二十年 (1484)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因忤宸濠,乞致仕,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刚下而卒,昭谥文庄。著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四书蒙引》、《蔡文庄集》。此集为葛志贞所辑,于正德十六年 (1521)刊刻行世,共五卷;集前有林俊序。林俊序评其诗文特点说:“虚斋平生精力尽用之易、四书蒙之间,梓学宫而行天下矣。至其经义,趣深理到,论策诸作,畅达疏爽,诗文别出体格,掖人心而系教名,卒泽于仁义道德粹如也。”蔡清的文章淳厚朴直,言之有物,语言质朴,不追求华丽词藻,是那些雕章刻镂之流所无法比拟的。《虚斋集》另有蔡清族孙蔡廷魁刻本,此本有补遗、附录,增为八卷,但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无关轻重,而且将史乘传赞之作也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反不及原本持择有要。
周易音义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敦煌遗经有《天尊为一切众生说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狱妙经》,与本经部分相当。该经当出自隋唐。天尊述因缘、三涂五苦八难之经,劝人菜食长斋,转经忏悔,念愿施舍。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金石志。缪编修荃孙原有金石志,已刊印。今将缪氏有者列为前编,现自各志访得者列为后编。但未调查,仍苦不备。
信及录
清林则徐撰。1929年侯官林氏排印本,又《中国内乱外患历史丛书》本,1946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书中所收录的尽系林氏在广东办理禁烟的文稿,与行商外人的函札,共一百二十七件。原稿藏于家,向无刊本。1929年为纪念虎门销烟九十周年时,林则徐曾孙林翔将原稿铅印流传于世。林则徐在广州办理禁烟的经过,虽已略见于林氏之奏章,及当时人的记载,但是他和英方往复交涉的详情及其态度的坚定,处事的缜密,只有从中才可详见。此书实为关于鸦片战争一部极重要的资料集。所收材料起自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止于道光二十年三月。可作为《林文忠公政书》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