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梨曼陀罗咒经

作者:佚名
牟梨曼陀罗咒经

开元附梁录第一出,与《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同。前欠序分。后有分别木法坛法等。

猜你喜欢的书

反基督:彼得和阿列克塞

反基督:彼得和阿列克塞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的第三部,彼得当政,对国内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与皇太子阿列克塞发生激烈冲突。皇太子反对彼得大帝向西方学习,认为他给“邪恶势力”敞开了俄国的大门。阿列克塞在彼得给出的抉择——要么“改邪归正”继续享有皇位继承权,要么出家当修士——面前,不得已选择了后者,但乘机逃往奥地利,请求庇护。彼得担心国内外敌对势力支持阿列克塞争夺皇位,派人将他骗回国内,随即对其进行监禁,并施以严刑拷打,逼其供认犯有谋反罪行。经特别法庭审讯,判其死刑。但未及行刑,阿列克塞即被彼得大帝鞭挞致死。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文别集。明沈鲤著。十卷。沈尝任翰林院(玉堂)掌院学士,归里后以廊庙山林视为一致,故名。原集为王象乾校刻,计正集十卷,续集八卷。明末版片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刘榛重辑遗文,合正续稿汇成十卷,内容仅余其半。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

康熙济宁州志

康熙济宁州志

十卷。清廖有恒修,杨通睿等纂。廖有恒,字柴坡,四川谢洪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济宁州知州。考济宁州志,创修于明弘治辛亥。万历己酉,济宁道副使王国桢以该过于简略,决定予以增修。康熙十一年(1672),省檄纂修邑乘。知州廖有恒遂设局纂辑。网罗佚闻,参阅旧志,历二月而成此志。《济宁州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共十卷,分为六门。卷一至卷二疆域志,卷三田赋志,卷四秩官志,卷五学校志,卷六至卷七人物志,卷八至卷十艺文志。兹篇同旧志比,新增者十之有五。其文字叙述,极其严谨。每门之前有序,皆精辟之语。各门中,以秩官志为最佳。所载州之职官,不仅列当时名称,且考证昔日之沿革变易,实别具见识。惟作为一州之志,门类过简。一些有关州之特色之处,也被删削。正旧志之误处亦不多。所载明故实皆直录于旧志,不加分辨。兹篇虽为可读之书,然难称上乘之作。

猗觉寮杂记

猗觉寮杂记

《猗[yǐ]觉寮[liáo]杂记》,笔记。宋朱翌撰。二卷。翌字新仲,自号潜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官中书舍人。此书上卷是诗话,但仅仅是考证典据而不评论诗的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书前有洪迈庆元三年(1197)序,对作者其人其书甚为推崇,《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是“《容斋随笔》之亚”。引据精凿者固然不少,但穿凿附会,错置史事者亦有之。有《四库全书》本

曲藻

曲藻

明·王世贞撰。一卷。此书系后人从其所著《艺苑卮言》附录中摘出有关评论戏曲部分,辑录而成。全书凡四十一条,其中一部分谈论元杂剧曲文,兼及一些作家的简历和轶事,另一部分是引述前人的曲论,或加赞扬,或作驳难。其论述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入手的,认为“《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这是看到了戏曲与词、绝句、古乐府以至诗、骚之间的渊源关系,看到了音乐、观众的欣赏习惯、南北方语言差别对于戏曲发展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戏曲创作的艺术魅力,要求作品必须“动人”,并以此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在批评方法上,主张“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反对以偏概全,武断草率,要求在评价作品的成败得失时,应该根据整个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衡量。此书对后来的戏曲批评和创作发生过一定影响。有明刻《欣赏续编》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