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作者:弘赞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注。一卷。系以颂赞加注释的形式述沙弥十戒、威仪、轨则师范的著作。作者在前言中说:“初受沙弥戒,未能广阅十律全经,研究精要,须先学此颂,为律关键也。”颂文依据《沙弥戒经》及经律之言,并事师法等文句撰出。书中以二十字为一颂,共成一百一十七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猜你喜欢的书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 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28年。小 说描写了康斯坦斯因丈夫下半身瘫痪, 而不甘寂寞地与庄园狩猎人偷情,不久 怀孕的康斯坦斯离婚不成,只能远走苏 格兰。作品通过康斯坦斯在婚姻、爱情 上的反叛和追求,深刻反映了机器文明 及其战争对人性和人间最宝贵事物的摧 残和破坏,同时也把康斯坦斯的追求, 从单纯的肉体欲望的满足提升为现代 人精神追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其 严肃的寓意、社会批判的主题,真切透 辟的写实手法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成为名著,并对现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草详节

本草详节

12卷,清代闵钺编著、卢煌校正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闵钺清代人,生平履历不详。分草、木、谷、菜、果、金、石、水、火、土、兽、禽、鳞、介、虫、人、服用17部,载药896种,其中正名697种,附药199种。每药首录性味阴阳、有毒无毒、产地、生药形态、归经、相使、相恶、禁忌、炮制等内容;次述功效、主治;末为按语,阐述治病机理、配伍应用及用药宜忌等。

冲虚至德真经解

冲虚至德真经解

八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于1929至1930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青年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樊在听书时与沈结识后,便“一见钟情”。与此同时,富贵风流的何丽娜与纯正勇敢的关秀姑也双双爱着樊家树,但没能打动樊的心。他以重金将沈及其一家从社会底层拯救出来,立誓与沈终身为伴。其后,他因母病而暂离北平,而军阀刘德柱便依仗权势,趁机霸占和摧残了沈,终于落得个“有情人不能成为亲眷”的遗恨。最后,作品借关寿峰的口悲愤地向旧社会发出了有力的控诉:“这是什么世界!北京城里,大总统住着的地方,都是这样不讲理。若是在别地方,老百姓别过日子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鞭挞了北洋军阀的凶残、上层社会的腐败以及封建势力的黑暗,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作者善于将看似平常的生活素材,通过符合生活逻辑的独特艺术构思,运用“误会”、“巧合”等传奇手法,叙事记人,挥洒自如,奇文迭起,合情入理,并借助于“能表现个性”的天然去雕饰的大众化语言,把旧日北平典型的风土人情与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了樊家树等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能令读者如入真境,以至着迷”。因此,自小说当年在《快活林》刊登后,“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欢迎了”、“一时文坛竟有‘啼笑因缘迷’的口号。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严独鹤序》)

净度三昧经

净度三昧经

全一卷。属疑伪经,现本残阙。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说阎罗王考校人之功罪,以增减其寿命之种种事迹。首题佛说净度三昧经卷第一,尾题净度经卷第一。据载,地狱天子为阎罗王,有小王八王。并有扶容(附庸)王三十国,各统九十六小国。复有外监、五官、都督、司察、司录等,承天帝之符,与五道大王共在八王日巡行天下,疏记人之善恶,以奏扶容王,乃至经扶容王、八王、大王奏知天子,由天子考校其功罪,福则增寿,罪则减寿夺算,制命之长短,分毫无爽。据经律异相卷四十九、诸经要集卷十八、卷十九、法苑珠林卷七、卷六十二、卷九十七、安乐集卷下、观念法门、辩正论卷一等所引用本经佚文,本经并说每月六斋日及八王日受持斋戒者将蒙善神之营护。本经之译者、卷数,各经录所载不同,或传为北魏昙曜译出;或谓本经有四译,刘宋智严译一卷本、刘宋宝云译二卷本、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三卷本、北魏昙曜译一卷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四论断疑为用、五判大乘为教相;后依经文顺次注释,注文前加“注”字。自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始,将经文分为二十七段,谓之“二十七疑”,每一疑加一标题,再一一予以详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