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作者:佚名
僧伽跋摩,意为“众铠”,天竺人,生卒不详。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杂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应慧观等人之请,译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为《摩得勒伽论》。其写法与《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基本相同,“萨婆多部”又名“说一切有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本论是依萨婆多部的观点对《十诵律》的解释和说明。在本论第一卷中即阐述其对戒律的基本立场和形而上的基础,说明了戒律的相持属性,确立了本部对戒律的理解。文中对犯“毗尼罪”分别从“作”与“无作”、“色”与“非色”、“可见”与“不可见”、“有对”与“无对”、“有漏”与“无漏”、“有为”与“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阴摄”与“非阴摄”、“界摄”与“非界摄”、“受”与“不受”、“心”与“非心”、“四大造”与“非四大造”、“从结生”与“非结生”、“记”与“无记”、“隐没”与“不隐没” 、“有缘”与“无缘”、“有报”与“无报”、“业”与“非业”、“内入”与“外入”、“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善无记”或“不善无记”……等诸多理论方面给予说明。第二卷以下即结合佛陀制戒的因缘而阐述对戒律持守的基本内容。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维柯的哲学
维柯是西方人文科学、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天才辈出的17世纪,他以创建一种人类社会的科学为己任,《新科学》是他的代表作。维柯的思想影响了赫尔德、洪堡、黑格尔和马克思,更准确地说,维柯是19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根源。维柯是一位思想的天才,然而他不是驾驭自己思想的高手,他未能把自己原创性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这位意大利哲学家的思想光辉闪烁于他的零散论述中。 《维柯的哲学》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美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对维柯思想的重新阐释。克罗齐在本书中提炼了维柯历史哲学的精华,深入分析了维柯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引领读者领悟维柯思想的本意,把历史哲学的研究推向更深广的层面。本书是人文科学研究的入门书,也是探究维柯思想堂奥的垫脚石。
六亭文选
本书(一册一一八面七○、八○○字)不分卷,郑兼才撰。兼才里居、略历,见第一四○种「续修台湾县志」篇。当始至台湾时,遇蔡牵扰鹿耳门;协守府城,著有军功。并屡上书当事,谕城工、吏治民风、械闘、辨诬诸端,皆关至计。台湾百馀年来文武弁兵死事者无虑千人,久而案牍淆且漏;请于巡道建昭忠祠,谨据议恤册案及「东瀛纪事」一一区而釐之。所著「六亭文集」,有「宜居集」三卷、「愈瘖集」三卷、「杂著」六卷,共文一百四十六篇。本书选其触及台湾者六十六篇,因称「文选」。末附陈寿祺撰「郑君墓志铭」。
伤寒论诠解
刘渡舟、傅士垣主编。全书共40万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书主要是根据刘渡舟教授给北京中医学院1978届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讲授《伤寒论》的录音整理编辑而成。为了尽量保持《伤寒论》的原来面貌,保持辨证论治体系的实践特征,本书选取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底本,除对一些个别章节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以保留;并依原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诠解。为使理法方药各项内容的解释分析相互连贯,以适合教与学的客观要求,本书在编写体例上简化了层次,只设“解析”一项,将一般著作所常设的内容提要、词解、分析、病案举例等方面的内容尽揉其中。在解析原文时,力求如实反映编著者的学术观点和心得体会,也适当介绍历代注家的见解,并着重进行理法方药的分析、病因病机的探讨、病证的比较鉴别、前后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阐发,联系病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作进一步说明,在原文的解析中,也不失时机地对前后方证作了鉴别。本书对《伤寒论》中习用的异体字、通假字、古体字等均予以保留,不另作说明;对原文词句的校勘均汇集起来,附于书末,以便检阅。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刘渡舟的学术思想,是其伤寒论学治学成果的汇集。是学习《伤寒论》学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旅店及其他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列入徐志摩主编的“新文艺丛书”。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1月初版。收1928年底至1929年初所写短篇小说4篇。其中《旅店》描写旅店老板娘黑猫守寡4年,突然与一旅客发生关系并怀孕。后旅客暴病身死,她只好与驼背仆人结婚。《阿金》描写阿金想娶寡妇,但好管闲事的地保却坚决劝阻,结果阿金把聘金输了,寡妇被一商人娶走。《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描写7个不甘受官府束缚的猎人上山过野人生活,次年春节时被军队杀死。《元宵》描写作家雷士与女戏子秋君的暖昧关系。
大漠英雄
本文系述一位少年英雄,国亡家破,不甘屈膝虏廷,约集同志戚友,率领千余驼队,逃往新疆投一老友。行经戈壁,忽遇狂风黄沙之险,半夜又降大雪,人马驼队齐陷冰雪之中。幸得异人解救,命所豢灵禽乌鹏开路,始脱奇险,于沙漠中忽得世外桃源。当地筑有铁堡,境内良田万顷,遍地桑麻。景既灵秀,人更武勇。时往天山采药行猎,养有不少珍禽异兽。主人文武全才,虽具无上威权,但其部属居民,无行动限制而各忠其主人,无严刑苛政而赏罚严明。无论上下亲疏,一体遵守。又擅森林、矿山、佃渔。畜牧之富,人无弃材,地无弃利。人人均有娱乐,而不荒嬉废时;人人均勤职守,而不劳苦疲乏。政令虽发诸一人,而集思广益,议成于众,上下无所扦格,方付实行,朝令夕施,下情咸可上达。平庸者各以所能,而事其事。老少疾病、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有智力者,设有尊崇贤能之典,不限私财,但必使为国用。不设牢狱,而民知廉耻,死非所畏,而独畏法。以故全境人民安乐,上下亲如一家。主人乃天山大侠,隐居避世。所生一女,精于剑术,美艳如仙,与少年英雄结为夫妇,演出许多惊险新奇、可歌可泣之事。
黄楼赋
辞赋名篇。北宋秦观作。《宋文鉴》、《四库全书》见载。其自序云:“太史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客高邮秦观赋之”。文章内容可分三层。首层以夸饰之笔描述黄楼之壮观,盛称其功用和重要性。第二层描写登楼所见景色,突出徐州的富庶、宽阔。第三层夸赞苏轼治徐的业绩和善处苦逸的思想境界,揭示出文章主旨:“噫变故之相诡兮,遒传马之更弛。昔何负而遑遽兮,今何暇而游嘻。岂造物之英诏兮,惟元元之自贻? 将苦逸之有数分,畴工拙之能为? 韪哲人之知其故兮,蹈夷险而皆宜。”对苏轼之器识才干,褒赞仰慕,溢于言表。全赋简练突出,详略得当,如写徐州的形势和历史,只用“列千山而环峙兮,交二水而旁奔。冈陵奋其攫拏兮,谿谷效其吐吞。览形势之四塞兮,识诸雄之所存。”寥寥六句即描状殆尽。而集中笔墨写黄楼自身。文章工于造语,赞誉有加而不显阿谀逢迎之态,且能深层次地刻画出苏轼的思想境界,故为东坡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