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小鸣稿
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去世后,秦府纪善强晟所编,初刻于弘治十一年(1498),共十卷,卷一至卷八皆为诗,卷九为杂文,卷十为《恩赐胜览录》,乃弘治六年 (1493)他请朝命,养疾于风泉、温泉、汤泉时所作。嘉靖初,朱诚泳之孙定王朱维焯上表,诏送史馆,故其集又称 《经进小鸣稿》。朱诚泳工于诗。朱彝尊《诗话》曾记其十岁时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首,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间从不间断。其诗作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长,如《秋夜》中:“霁月满窗明似画,梧桐如雨下空庭。”《山行》中:“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大都写得风骨戍削,往住有晚唐风韵。陈田《明诗纪事》亦称其 “诗色丽音婉,不愧日课一诗之目。”
东窗集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16卷。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绝句,卷6至14为制、表,卷15至16为启。作者因与秦桧交好,颇多谀颂之词,故其为人殊不足道。其诗“折归忍负金蕉叶,笑插新临玉镜台”之句,大受秦桧称尝。其制词“大抵温丽绵密,与汪藻可以联驱”,且“所交游如朱翌、曾慥、吕本中、徐俯,皆一代胜流,切劘有助,故词采清丽,斐然可观,亦未可尽没也”(《四库全书总目》)。
皇清书史
《皇清书史》35卷。近人李放纂录。为有清一代书法史料汇编。该书注重对爱新觉罗家族及满洲书法家的存录,对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高宗纯皇帝、仁宗睿皇帝、宣宗成皇帝、文宗显皇帝、德宗景皇帝等八朝皇帝的御笔亲书皆有叙述。同时对王公宗室以及游民优伶的书法成就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共收入书法家近6000人。是研究清朝及爱新觉罗家族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有《辽海丛书》本。
迷羊
现代中篇上说。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1月初版。作品描写青年画家王介成的一段爱情悲剧,反映当时知识青年因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变态心理。主人公王介成在长江北岸A城养病,偶然认识京剧女伶谢月英,频繁交往,两人产生了爱情。他听了谢月英诉说艺人生活的艰辛和戏班子里人事倾轧,气愤之下便带她出走,到南京过着同居生活。然而谢月英不久便对此感到厌倦,她在上海遇到一个过去合过班的女伶夏月仙,萌生重上舞台的念头。回到南京后,谢月英漂亮的打扮,越发丰腴的体姿,引起王介成的嫉妒和“日渐增高”的“肉体要求”,而这时她突然出走了,只拿走自己的衣物和一张王介成为她画而未画完的画像。王介成始终不明白谢月英为什么要离开他,因为刺激过度而病倒。后来一份英国的文艺刊物上登载一篇文章,赞扬巴黎沙龙画展入选的一幅中国留学生的画,画名是《失去的女人》。一位与王介成治病期间有过交往的美国宣教师,从外文署名上认出是王介成的作品。并交出他病中的一份忏悔录,即《迷羊》全文。
清世宗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五二面三一、二○○字)系选自「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雍正朝对于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此一朝(一七二二~三五),时当朱一贵变乱之后,清廷对台湾始渐引起警觉与注意。建元之年,析诸罗县北半线地方另设彰化一县,并增淡水捕盗同知一员;九年,又将彰化县大甲溪以北钱粮、命盗等项归淡水同知就近管理,并移驻竹堑。其他措施,亦均隐示一种向北「扩张」之趋势。因所纪无多,选辑范围略为放宽。
金刚经讲记
圣严法师便说过,他「一向主张『古为今用』,佛经不是仅供信仰持诵的,更当『如说修行』,应用於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法师也指出:「『解义』是对听到、读到的任何学问都能了解其内容。这又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种是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去理解,望文生义,却不一定是真的意思;第二种则是以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佛法的修行来通达、识透文字的内涵,根据实际经验,根据证悟层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认。」 由於圣严法师特别重视观念与实践,所以「义理透彻」、「善巧实用」便成了法师解经的两大特色;尤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了解经文本意与内在精神,并常以其一贯睿智幽默的譬喻,提示大众如何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落实在生活之中,读後总让人有当头棒喝、如梦初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