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作者:佚名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一卷,宋慧简译。舍卫城僧伽罗摩长者之子,往昔屡出家,今第七次于释迦佛之所出家学道。佛为授止观之法。彼直证阿罗汉。佛言我弟子中降伏魔者,以僧伽罗摩比丘为第一。

猜你喜欢的书

一得集

一得集

医案。清释心禅撰。三卷。心禅,南海普陀山僧人。侨居杭州多年,以医名于时。此书撰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约三万余言。卷上载医论十七篇,首论庸医误人之害,主张临证必先读医书,提出德以治身,药以治病等观点。次论治喉症宜分三大纲,治小儿用药宜轻,补药不宜轻服,方药、针灸、按摩、薄贴、薰蒸各有所宜等临证治疗法则。所论多为读书或临证心得,立论明确,文辞晓畅。卷中、下共载医案八十则,不分门类。包括虚喘暴脱、暑毒发颐、风热咳喘、湿温夹疟、肠痈、偏枯、结毒烂喉、霍乱、产后血厥等数十种证治,以外感、内伤杂病为多。每案叙述症、因、脉、治,简要清晰,重点突出,辨证确切,间附按语。心禅尤精于脉诊,注重辨证施治,每以成方化裁。除内服汤药外,尚有针灸、外治等多种疗法。有光绪十六年(1890)永禅室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师说经,其次说文忏悔,归礼十方天尊真人,其后为回向祝愿。其目的在为忏主宣讲经法,广说因果报应及持戒功德之要, 以达到超度祖宗,离三恶道, 同登道岸,并上祝国泰民安。收入《道藏》第297—299册。

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伊”“旺”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三远离三摩地”的步驟,修“身远离”五蕴、四界、六处、“语远离”(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远离”(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殊胜,为入手处。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密教仪轨经典。唐般若译。三卷。属瑜伽密教仪轨,说金刚界道场法及其供养、持念、护摩诸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楞严经直解

楞严经直解

楞严经直解,十卷,明广莫直解,李太冲序,马正初序,李云龙赞。亦称《楞严经直解》。佛典注疏。明代广莫撰。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认为《楞严经》是“方等中圆教所摄”。其正文释经分为三分:序、正宗、流通。“正宗”又有五分:理分、行分、证分、结经名、绪馀。本书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印行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最详的传记,前5卷记玄奘出家至印度求法之经过,后5卷记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等活动。书中保留不少古西域、印度历史资料,及玄奘西行途中见闻,对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情况反映颇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