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教经典 (以小大乘摄集而成)。相传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一卷。 据《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等载,竺法兰、迦叶摩腾均为中印度人,永平十年应汉使邀请来到洛阳。竺法兰除译出本书外,还译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因全经共有四十二篇短小经文,故题名为《四十二章经》。

猜你喜欢的书

纽沁根银行

纽沁根银行

本篇至迟从一八三二年(甚至一八三〇年)就已开始构思,最初拟以《社会一瞥》为标题。一八三六年改为《高等银行》,一八三七年七、八月又改为《纽沁根银行》,原计划在《新闻报》上发表,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未能刊出。一八三八年十月稍作修改后,与《卓越的女人》(即《公务员》)、《电鳗》同时由威尔代书屋出版,同年十二月再版,一八四四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一卷,属“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是《赛查·皮罗托盛衰记》的姊妹篇。本篇充分运用对话和叙事的技巧,刻画了与失败破产的赛查相对照的、无往不胜的银行资本家纽沁根。较之高布赛克和葛朗台,纽沁根是个更有雄才大略的冒险家,一只更加凶恶的狼。其手段的巧妙和毒辣,比一般的高利贷者和投机商不知高明多少倍。他通过三次假破产、假清理,杀人不见血地掠夺了千家万户的财产,成为法国首屈一指的金融巨头。而上当受骗者还把他当作天下第一等正直的银行家。总当赛查以生命为代价挽回名誉的时候,纽沁根却心安理得地享用非法聚敛的财富所带来的一切好处,被封为男爵并成为贵族院议员。他的帮凶拉斯蒂涅不花一文成本净赚四十万法郎,而那些把拉斯蒂涅当作心腹之交的人们却丧失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作者嘲讽地写道:“傻瓜们的钱,天经地义是聪明人的财产”。

千只鹤

千只鹤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近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遵岩集

遵岩集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明王慎中撰。明隆庆五年(1571年)刊刻。《遵岩集》二十四卷,按文体分卷编次,诗七卷,文十七卷。计:五言古诗一卷,七言古诗一卷,五言律诗二卷,五言排律(附五言绝句十首)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七言绝句、古乐府(附词)一卷;记一卷,序三卷,志铭三卷,墓表一卷,传一卷,行状一卷,祭文二卷,杂著一卷,书四卷。王慎中早期的诗歌辞藻浮艳,罢职以后其诗又杂入道学家讲学之语,颓然自放,成就不高。但也有少数诗篇写得清新流畅。他的五言诗似乎比其他体裁的诗歌要好一些,朱彝尊在《明诗综》中称赞他的五言诗文理精密,嗣响颜谢。其诗受六朝的影响较深,有邃穆简远的特点。王慎中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方面。他的早期散文创作,受七子的影响,摹拟秦汉古文,后来仔细阅读了一些唐宋著名散文家的文集,转而肯定唐宋古文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并焚毁旧作,重新创作遂成为明中叶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一位散文家。王慎中的散文演迤详瞻,卓然成家,重视构思立意,意定而后辞立就。结构严谨,铺叙详明,语言华美而又意味深长是王慎中散文的明显特色。《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海上平寇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文章宛曲流畅,气势雄奇,句法富于变化,描绘生动,说理透彻,很能表现出他的散文特色。《遵岩集》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刻本,系慎中子同康和其婿庄国祯整理而成,较为精整。《四库全书》所著录的即是此本。另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遵岩先生文集》四十二卷本,清李光墺、李光型所编,闽中同人书社藏板。

注解正蒙

注解正蒙

二卷。清李光地(1643-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着有《周易观彖》,已着录。《正蒙》宋张载着,九卷。取《易》“蒙以养正”之文,故称《正蒙》。其书本无篇次,载门人苏昺等分为《大和》、《参两》、《天道》、《神化》等十七篇。张载提出“虚空即气”的观点,认为宇宙万象,皆由气成,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是书载以精思而成,故义博词奥,虽注本颇多,然多不得其要,加之章句又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注解》疏通证明,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如“太极之说”与“周子太极不同”。地有升降一条,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又如《六经》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释《中庸》之敦化为体厚用神。释《易》继善为不已其善。释《论语》上智下愚为习成。释《中庸》仁者为生安,智者为利。释《论语》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释《易蒙》以养正为养蒙以正。释《论语》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以其字属下。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释《论语》素绚后素二“素”字异义。释礼禘祫之义用《注疏》旧说,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皆一一别白是非,使读者明白不疑。自明以来诸家注释之中可谓善本。主要有明刘基《正蒙会稿》四卷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续编本,咸丰八年(1858)刊《惜阴轩丛书》本。明刊本。清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榕村全书》本。清乾隆三十年《四库全书》抄本。

三时系念佛事

三时系念佛事

三时系念佛事,一卷,元明本述,内题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原目录与后目皆题宋延寿述,今改著。

净土境观要门

净土境观要门

全一卷。元至大三年(1310)怀则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怀则极力阐明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之约心观佛之义。天台之观法有内观、外观二种,关于观阿弥陀佛应属何种观法,后世知礼门下曾起争议。本书即就此异论而加以探讨叙述。此书专述净土“境观”法门,谓“诸上善人,厌苦求乐,发心念佛者多,知于境观者少,因引笔略书大概,庶使信乐之人,因此以得入道之门”。收录于明清诸版大藏经和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