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纂集四种道教符箓,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箓》、《太上飞步空常箓》、《太上二景三奔箓》、《太上龟山元箓》(上中下三品)。此四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经典,其内容有召神伏魔、步罡踏斗、飞奔日月、变形化景等方术,皆以思神念真,佩符诵咒为行道要诀。书中除抄录四种符箓外,又详言传授施用符箓之盟仪、戒律和方法。
寂寞
散文选集,梁实秋著,收文52篇。
夜深沉
《夜深沉》张恨水的后期文学作品,描写世纪20年代时代大变革时期,一个京剧演员的爱情悲剧,揭露黑暗社会对人性的绞杀和普通百姓经历的命运浮沉。《夜深沉》为张恨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张恨水处于创作鼎盛期的作品,是四十一回的章回体小说。1938年起连载于《新闻报》。写一个卖唱姑娘与车夫的爱情悲剧。生活在北平一个大院里的马车夫丁二和杨月蓉相濡以沫,感情甚笃。丁二为了使月蓉挣脱养父的虐待,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使她艺成登台。月蓉唱戏成名后,落入大学生宋信生的圈套。从此,军阀郎司令、赵司令和富商刘经理对她恣意玩弄,强行霸占。后月蓉被他们一一遗弃,沦落茶馆卖唱。作品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荒淫暴虐,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品德,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弱者寄予深厚的同情。作者采用巧合、惊变、伏笔、穿插等手法,挟带着丰富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感情潜流,使这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增加了凄凉委婉的悲剧色彩。
原儒
熊十力著,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出版,32万字。 《原儒》分上、下卷。上卷原学统、原外王。下卷原内圣。 原学统篇分为三段。第一段,上推孔子所承于泰古以来圣明之绪,而集大成。开内圣外王一贯之鸿宗。第二段,论定晚周诸子百家以逮宋明诸题与佛氏之旨归,而折中于至圣。第三段,审定六经真伪。悉举西汉以来两千余年间六经的鼠乱流变。求复孔子真面目,儒学之统乃定。 原外王篇,以大易、春秋、礼运、周官四经、融会贯穿,可见圣人数往知来,为万世开太平之大道。格物之学,所以究治化之具。仁义礼乐,所以端治化之原。春秋崇仁义,以通三世之变。周官经以礼乐为法制之原。易大传以知物、备物、成物、化裁变通乎万物,为大道所由济。 原内圣篇,也分三段。第一段谈天人,第二段谈心物,第三段总论孔子之人生思想与宇宙论,而尤详于大易。原内圣篇主要是发挥大易之内蕴。 三篇文章之要旨在内圣与外王,可分疏如下:本体、现象不二,遣现象而求本体是宗教之迷。道、器不二,天、人不二,天者,道之异名,是人生之原也。心、物不二,心与物乃是本体流行之两方面。理、欲不二,宋明儒严于天理、人欲之分,非孔子之旨。动静不二。知、行不二。成己、成物不二,治心养心之道,是成己之实基也;裁成天地,辅相万物,乃至位天地、育万物,是成物之极致也。人心与天地万物本通为一体;故圣学非是遗天地万物而徒返求诸心。治心、养心而不遗物以沦于虚。 书中另有附录《六经是孔子晚年定论》,详论孔子晚年(五十岁学易以后)始作六经。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二卷,闽泉州大开元寺 沙门圆瑛讲,讲解此经分为三科 甲初释题目 二 叙译人 三 解经文 今初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殿受善恶审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即初述佛临涅槃时,放大光明照耀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皆来集会;次述众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终后须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恶业之审判,并叙述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与本愿,及明示阎魔王之本地即是地藏菩萨;最后则以佛性偈为终结。一般所谓之十王经,系指本经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二经,关于二经之异同处,有诸多异说,略述于下:本经之经名下题有成都府大圣慈恩寺藏川述,此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之署名相同,且据本经古本卷末之记载,本经系东汉严佛调三藏于入定时,承真佛示现授与,后至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由藏川法师译述,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异译。然日人景耀于其所著之考信录卷四中则举出,本经之文体稍杂乱,且混合许多日语在文句中,故推测本经非为我国之译述,或系日本平安末期或镰仓初期,由日人根据预修十王生七经而伪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