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皮佑选集
让·雅克·皮佑,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巴黎公社积极的战士。本选集收录了皮佑的《平等人的历史,或在人间建立绝对平等的方法》《既无宫廷,又无茅屋》《公有制不再是空想!》等三部著作。在书中,皮佑认为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而社会却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老爷和奴隶、大人物和小人物等等,这是违反自然的规律的。因此他主张废除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代之以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绝对平等的新社会。皮佑曾经数度入狱,遭到审讯和放逐,巴黎公社失败后死于狱中。皮佑的全部著作都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初写成的。本书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恰克图界约
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综合性条约。清雍正四年(1726)沙俄政府派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伯爵为全权大使,与清政府代表策凌等先在北京,次年五月在中俄边境之色楞格河支流布拉河畔进行谈判。因俄方通过法国在北京的传教士巴鲁尼神父,传递情报,收买内奸,使清廷将坚持原则的隆科多调回北京,策凌接受俄方方案。双方于雍正五年(1727)九月一日签订中俄中段边界的《布连斯奇条约》后,十一月又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界约》。条约共11条。第一、第十一条宣布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第二条规定彼此交换逃犯;第三、第七两条规定了边界的勘分,包括《布连斯奇条约》的内容,又重申了《尼布楚条约》中所指出的暂未划定分界线的地区;第四条规定俄国商人每3年可到北京1次,每次不超过200人,买卖货物均不征税;俄国还可经常在恰克图、尼布楚两地进行边境贸易,也不征税;第五条规定俄国可在北京的俄罗斯馆内建造教堂和增派教士;第六、第九条规定今后两国遣使和行文的方式;第八、第十条则规定后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恰克图界约》的签订,是清政府本着通过协商和一定让步求得边界安宁的妥协表现,但俄国在中国获得了大片土地和若干特权。萨瓦伯爵于1728年回到莫斯科,由于签约“有功”,被授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骑士”荣誉称号。
文昌杂录
北宋庞元英撰。庞元英于宋元丰五年(1082)入尚书省为主客郎中,元丰八年罢职,本书即是这3年多时间的日记随笔。尚书省旧有“文昌天府”之称,故名。六卷,补遗一卷。主要记载有关宋代朝章、典故材料。于元丰年间初行之新官制、朝仪,记叙尤详,为考证宋代典制者所依据。有雅雨堂刻本,《古今说海》本。1958年中华书局有排印本。
人心与人生
当代中国文化史家梁漱溟关于探讨人生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21章。主旨在于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认为 “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 。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所谓对外一面即: 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作者认为自己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3期,第1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2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3期。认为 “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 因为不合时宜就耽误 (阻滞) 了其应有的 (社会) 历史发展,以致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败之境。” 在中国古代,儒墨两大学派是相反的。墨家是实利主义者,只从意识计算眼前利害得失出发,而于如何培养人的性情一面缺乏认识。儒家则于人的性情有深切体认,既不忽视现实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生命深处。还认为,“儒家始终站在人生立场上,而印度佛家则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享受丰厚的净饭王太子,即有室家之乐乃弃家远走者,深有感触于人生问题而必求其解决也。此一大心大愿非生命本性向上奋进不已之表见耶?夫亦曰人类要求彻底认识其自己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指出 “孔孟论调太高,只能期之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共产社会。” 一般说来,在社会生命一面之所谓道德既要在尽伦,而人与人的关系随历史发展和各方情况却不一样,则以适合其时其地的社会要求为准。一时一地社会虽不相同,但从宇宙大生命来看,要求秩序稳定 (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又要求有所前进 (改良乃至革命) 却是同的。当需要稳定时,力求有助于稳定的行事,当需要改革时发动改革,那便合乎时宜,便是道德。
金色王经
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说佛昔为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转供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出菩萨本行集经第二段。
大鱼事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借大鱼敕小鱼,以喻大比丘嘱小比丘,若小比丘不守根门,如彼小鱼随线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