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草书状

草书状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同《与陶弘景论书》、《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等,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说: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李玜(1790年—1834年),即朝鲜纯祖(조선 순조),字公宝,号纯斋,朝鲜王朝第23任君主(1800年—1834年在位)。朝鲜正祖李祘次子,生母为绥嫔朴氏。李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六月出生在汉城昌庆宫,于嘉庆五年(18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同年即位,由英祖贞纯王后金氏垂帘听政,嘉庆六年(1801年)发生镇压天主教的辛酉邪狱,嘉庆九年(1804年)亲政,翌年贞纯王后去世,李玜的丈人金祖淳逐渐掌握实权,开启了安东金氏近60年的势道政治时期。任内释放所有公奴婢,并扩大“庶孽通清”的范围,松动庶孽禁锢法,但朝鲜王朝的国势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向衰落,并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爆发洪景来起义。道光二年(1827年)命世子李旲代理听政,三年后李旲去世。李玜也在道光九年(1834年)薨逝,享年四十五岁,世孙李烉嗣位,是为宪宗。

诗疑辨证

诗疑辨证

六卷,清黄中松著。此书主于考订名物,折衷各家的是非,故以《辨证》名。全书考证伪谬,校定异同,多有根据,是一部留心考据的著作。亦偶有漏误疏略,如论梁山,疑梁山在晋地,用胡渭的雍州有二梁山之说,而不知乾州的梁山与夏阳的梁山乃是一山绵连,孔颖达疏本早有详说;论“黍稷”一条,又不考诸书,仅取雷礼的“黍贵稷贱、黍早稷晚”之说。今存《四库全书》。

般若心经注疏

般若心经注疏

般若心经注疏,一卷,清仲之屏纂注,今释序。

沩山警策

沩山警策

全一卷。唐代沩山灵祐撰。为灵祐之语录。全称沩山大圆禅师警策。灵祐鉴于当时修行者逐渐懈怠,威仪不守,遂作本书警策彼等归于正道。本书以散文、韵语组成,初以散文详述警策之意旨,分五节:(一)示色身之大患,(二)惩出家之流弊,(三)明出家之正目,(四)示入道之由径,(五)结劝叮咛。次用韵语,四言三十六句,文简而意切。禅宗将本书与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等,合称‘佛祖三经’,为初学者所必读。注释书有宋代守遂之沩山警策注一卷、明代道霈之沩山警策指南一卷、明代弘赞之沩山警策句释记二卷、明代大香之沩山警策句释记注一卷。

佛祖历代通载

佛祖历代通载

简称《佛祖通载》。元临济宗沙门念常撰。原二十二卷,明北藏分作三十六卷,内容依旧,后多从之。是一部编年体佛教史书。清代《四库提要》有著录。明《北藏》、《嘉兴藏》、清 《龙藏》、《频伽藏》 及 《续藏》 皆收。《大正藏》将其收入第49卷。卷首附有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和至正四年(1343)觉岸序两篇,以及凡例目录一篇。第1卷载佛教传说的过去七佛和八思巴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等。从第2卷开始,以中国历朝世代为线索,从盘古王至元统元年(1333),广载佛教史实,对僧人译经、撰述及传教活动,佛教与儒、道的关系,历代皇帝臣僚兴废佛教事迹及有关撰述文书等,一一按年代顺序记述。以干支纪年,并附注帝纪年号。前数卷所载28祖,均抄自 《景德传灯录》(宋道原撰),自东汉明帝至五代的10余卷,抄自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南宋祖琇撰),作者主要著述宋、元二代。对禅宗诸师的记叙尤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