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作者:张曼涛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於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著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不仅是在制度上的,同时也在思想上的。而且,这差异的距离,几乎使人到了发惊的地步。

张曼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禅与日本文化

禅与日本文化

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开设“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教程。原系1938年用英文写成的单行本,后由日本人北川桃雄整理翻译,收入《铃木大拙全集》第11卷。中文版本即依照日文本1981年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9年第一次出版发行,并被编入《新知文库》丛书。全书9万余字,分为7个部分:禅学入门;禅与艺术;禅与武士道,禅与剑道;禅与儒学;禅与茶道,禅与俳句。这本书原为外国人而作,重在介绍宣扬,较少研究的性质。作者站在禅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印、欧三大文明系统的比较,对“是否可以说禅就是构成日本特质的唯一要素?是否可以说禅的精神就是日本、中国、乃至东方的精神?”等问题,做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本书并未涉及禅与日本文化的全面关系,而是从日本文化生活的几个典型方面入手。作者总结出日本艺术“体现一种特有的非对称性和深朴、简练”,显然是受禅宗“中一即多,多即一”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在一般人眼中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武士道、剑道,则是根植于禅的“万物皆空,生死无二”,是为斩除人对生死的执着,斩除人自身的贪欲、瞋恚、愚痴;作为日本人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样式的茶道、与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对事物的纯化;而在日本诗歌的代表形式之一——徘句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恰是“禅不靠任何理性或概念的东西而只靠直觉去体悟生命的神秘以及与实在本源相关的佛理。”本书作者铃木大拙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佛教和禅宗,使欧美思想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东方思想的精髓,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禅者”和“东方的圣人”。其著作中的许多论证多出自于某种纯主观的体验,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本文化的优越感。这些都有待读者以自己的“智性”在鉴赏获益之余,作出应有的判断。

野菜博录

野菜博录

四卷。明鲍山 (生卒年不详)撰。鲍山,字元则,江西婺源人。曾入黄山,在白龙潭上筑屋,住了七年之久。在此其间“备尝野疏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成《野菜博录》一书。书中分为草部两卷,木部两卷,共记录了二百六十二种可食用的野菜,超过王磐 《野菜谱》所记野菜的数量,与朱《救荒木草》所记野菜也互有出入。《野菜博录》的出现,对于荒年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野菜博录》今有 《四库全书》本。

我们夫妇之间

我们夫妇之间

当代短篇小说。萧也牧著。初载《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小说以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对革命夫妻进城后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不断发生矛盾,由隐忍而争吵,愈演愈烈,几至离异,最后在认识到“夫妇之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样一个原则问题,才又重归于好的故事。作品的男主人公李克是个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干部,虽然离开大城市已经12年,但一进了北京,就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所诱惑。他希望妻子进城以后把“农村脑瓜”慢慢改变过来。他也认为城市要改造,但“不能要求城市完全和农村一样”。而妻子“张同志”却对城里男人抹头油、妇女涂口红、穿裙子等现象都“看不惯”,更常常斥责丈夫那些“忘了本”的思想和行为。她从“改造城市”的信念出发,在生活上艰苦奋斗,把丈夫的稿费寄给遭水灾的乡亲,而且激公好义,挺身而出去整治那些仍在“压迫人”的资本家,把劳动者当成自己的阶级亲人。作者运用不少生动的细节来表现“张同志”这种“倔强、坚定、朴素、憎爱分明”,同时又包含着“狭隘、保守、固执”成分的性格,以至写她思想上的飞跃,承认自己有弱点,同丈夫应“彼此取长补短”。小说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被4家报纸转载,并被搬上银幕。但到1951年6月,《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却相继发表署名文章,指责作者“歪曲”革命知识分子,“丑化”工农干部,“依据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并且已经形成了必须加以批判的“不健康的倾向”。(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作者本人于1951年在《文艺报》5卷1期发表题为《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的检讨文章。1979年前后,康濯、王蒙等相继发表文章,重新肯定了《我们夫妇之间》以及当年被批判的萧也牧的其他作品。天津百花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的《萧也牧作品选》,收入了这篇小说。

大泽龙蛇传

大泽龙蛇传

伤心塔、碎心谷是江湖武林中人闻之变色之处,殊不想武林后起之秀金雷为寻失去多年之父,误入伤心塔,几乎被塔中虚幻境中的美色将心神摄去……
金雷从伤心塔中挣脱出来,惊闻生父不空禅师已遭百毒门偷袭惨死于法云寺外。缘由是不空禅师获有武林至宝——碧血剑。其实碧血剑已被无弦魔琴女盗走,雷霆客古军又从无弦魔琴女手中把碧血剑盗出归还给金雷。碎心客与血影人为谋得碧血剑……

怜香伴

怜香伴

又名《美人香》。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六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写嘉禾书生石坚过继给舅氏为子,改名范石,居扬州,娶妻崔笺云。山阴孝廉曹有容赴试,携其女语花同行,途中语花在尼庵遇崔笺云,以《美人香》为题吟诗唱和,结下情谊,相约来世为夫妻,继而笺云谓“来生不如今生”,就劝语花同嫁范石,语花应允。有劣生周公梦通过作弊与行贿中了举人,欲娶语花,向曹有容多方挑唆,有容遂报告有司将范石除名。不久曹有容登第,被授为翰林,而语花思念笺云成病。有容欲招考能作诗女子慰藉语花。笺云得知,伪装作未婚女子应试,被曹收为义女,得见语花。范石回嘉禾用原名石坚赴试及第,有容托媒并报经朝廷旨许,以笺云、语花并嫁石坚,至此始知石坚即范石且笺云原即其妻。剧以美人香为因缘,故取为《怜香伴》。

台湾私法债权编

台湾私法债权编

本书(二册二四九面一四九、四○○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债权之事例,凡二章,共十六节。此项事例,为日据时期台湾旧惯调查会所搜集。按当时日人为实施有效统治,尝对台湾旧惯进行调查。是项调查区分二部:第一部为法制之部,第二部为农、工、商经济之部。第一部於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开始进行,前後调查三次,历时十载。其每次刊行之报告书全用日文撰述,主为台湾私法一般性之介绍;至其「附录参考书」纯为台湾私法事例之汇集,仍存中文原蹟。宣统二年时,综合三次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复将第三次报告书及其「附录参考书」修正出版。该版报告共分绪论、不动产、人事、动产、商事及债权等编,可谓集其三次调查之大成。本书之内容系以修正出版之「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四编之第四、五两章为主,再加前一年刊行之「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八章合编而成。所集事例,统属债槽部分。第一章债权总论,分债权之物体、债权之担保二节;第二章债权各论,分赠与、买卖、消费借贷、寄托、包、运送、调处、交代、行、会、保险、赌博、不法行为十三节。本书以外,另编有商事、人事、物权等编,分见第九一、一一七、一五○种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