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译注
作者:释法海
中国人唯一被尊 为经的佛教著作。全称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 《坛经》。据佛教传统,释迦牟尼所说才是经,那么将中国人所说尊为经,就难免有 “僭越” 之嫌。六祖是禅宗第六代传人慧能。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主张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这部禅宗的经典当然不可能出自慧能之手。据 《坛经·序品》称,慧能在曹溪东林寺传教,韶州刺史 (当地最高长官)韦据特意请他在城内大梵寺的法坛宣讲“以般若智慧到达涅槃彼岸” 的妙义,听众包括官员、儒士、道士及百姓,多达万人,门人法海记录其说,故称 《六祖坛经》。《坛经》 以慧能自报家门开始,详细叙述了他皈依五祖弘忍的因缘及获得法衣的前后经过,然后就是慧能宣讲阐发 “顿悟成佛”的法门。《坛经》传世的版本有多种,一般分为十篇: 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悔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据 《坛经·付嘱》,慧能弥留之际,法海问: “衣法应该传给谁?”慧能回答: “我在大梵寺说法,现在抄录流行,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守护,递相传受,超度芸芸众生,只要依照此说,就是正法。”其实,《坛经》并非一时一地的说教,而是慧能生平言行的记录,包括他平时与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
猜你喜欢的书
岛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远在太平洋的一座岛屿Pala蓬勃发展了100多年的理想社会,已然成为一场现代社会文明的实验。居民生活在这个由西方科学与东方哲学创造的人间天堂,岛上的幸福引来了外界的嫉妒与敌意。为了占领岛上的资源,记者法兰比伪装成落难者潜入岛屿,但他很快爱上了这座岛上的生活方式。是捍卫岛屿的理想社会,还是继续完成任务?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人间天堂的小岛都将无法避免这场精心谋划的灾难。
云林石谱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能改斋词话
吴曾撰。其所著《能改斋漫录》之第一六、一七两卷为乐府门,计69则,唐圭璋师《词话丛编》析出收录,题《能改斋词话》。他卷及逸文亦时有话词条目,计约30馀则。曾字虎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博闻强记,知名江西,应举不第,以献所著书得官,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权太常丞,太常丞权吏部郎官,迁工部郎中,出知严州。因“游时相(秦桧)之门,敢为大言,士流嗤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能改斋漫录》首刊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其编成约在此年之前不久。孝宗隆兴初(1163),其仇家捃拾书中讥笑宗室文字,上告朝廷,旋被旨毁版。后人因以《复斋漫录》为名加以称引。光宗绍熙元年(1190),京镗删去有碍文字重刊于成都郡斋。原本有著录,或云20卷,今本存18卷,13门,另逸文若干,计2000馀条。有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小瑯嬛仙馆旧藏)、《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词话丛编》本据《守山阁丛书》本收入。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标点本,以聚珍版本为底本,用临啸书屋刊本、守山阁丛书本、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词话丛编》原刊本等校过,补附若干逸文,较为完备。该书以考据、纪事为主,其资料丰富,后出之《苕溪渔隐从话》后集、《诗人玉屑》等书多加引用。其话词之条目,考证、品藻、评论、引述皆有之;与此前之词话专书或仅记本事、或仅论歌曲谱调、或以选词而顺及者有异。其所记五代北宋词人遗闻逸事,往往可资考证辑轶。如梅尧臣《苏幕遮》、欧阳修《少年游》咏草词,王安石《生查子》、《谒金门》词,均为本集所不载。其词学观点,则仍以“典雅”、“入律”、“清腴”为上,与南渡前后论词诸家大同小异。
墨学十论
陈柱著,商务印书馆,1928年6月出版。 本书是作者分题讲解《墨子》的成果,共有十论:《墨子之大略》、《墨子之经学》、《墨子之体例》、《墨子之教育主旨》、《墨子之政治学说》、《墨子之文学》、《墨子与诸子之异同》、《诸子墨论述评》、《历代墨学述评》。 关于墨子之大略,作者指出,墨子唯一之主义在于“兼爱”,由此出发,墨子主张非攻、尚同、明天志、节俭、节用、非乐、节葬、非儒、非命、明鬼、尚贤、贵修身。为使论明清晰,有《经》及《经说》诸篇。为使天下人尽信而不攻战,必须寻究守御之法,故有《备城门》、《备高临》诸篇。这也就是《墨子》书诸篇的条理。
宝带陀罗尼经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侯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与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同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