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凌沧草
诗文集,明王应斗撰,该集子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如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频仍下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批判;还饱含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借景抒情之作展现出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向往,也有对人生坎坷遭遇的感慨,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后发出的无奈与愤懑之叹,还有对亲友的思念牵挂等细腻情感;同时不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品评,以史为鉴,表达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与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才学与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上兼具慷慨激昂和清新自然之姿,语言简洁明快且用典精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文编
文集。明唐顺之辑。六十四卷。顺之有《荆川先生文集》已著录。是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成书,收辑由周至宋之文,分体排纂,以论文为主,全集凡八十三万六千余字,卷首有唐顺之原序及目录,正文含制策、对、谏疏、论疏、疏、疏请、疏议、封事、表、奏各一卷,上书三卷,说一卷,剳子三卷,状三卷,论十三卷,年表论断、论断各一卷,议一卷,杂著四卷,策四卷,辞命一卷。书五卷,啓、状一卷,序三卷,记三卷,神道碑、碑铭各一卷,墓志铭三卷,墓表、传一卷,行状、祭文一卷。此本收录汉书之《董仲舒对贤良策》、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王安石《论馆职劄子》、苏轼《策略》、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等文。顺之为唐宋派代表,主张师法唐宋,且“文从字顺。”既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也肯定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故在此编中,既选《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亦选大量唐宋文,特别是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等八大家之文,并从此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之历史地位。然《四库全书总目》亦指摘其“以庄、韩、孙子诸篇入之论中,为强立名目。又不录《史记》、《汉书》列传而独取《后汉书》黄宪传,冠诸传之上。进退亦多失据。”有《四库全书》本。
江西舆地图说
地理图说。明赵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万历状元,官翰林、礼部尚书。此为《纪录汇编》卷二百八之单编图说并存。分载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卫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经济状况、设防情况,标明其繁荣、险要程度。文字简练,层次分明,但嫌过略。有《纪录汇编》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卦变考略
清董守谕撰。一卷。《四库全书》本。董氏以为,卦变之说出于汉学,至宋程颐始废弃之;朱熹作《周易本义》,兼采其说以释十九卦,然与《本义》卷首所列《卦变图》相合者仅二卦,余十七卦皆另有变例,不免前后互异,于是详考汉、魏以来诸家之说,以己意辨证之,撰为是编。《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每卦皆参列古法,断以己意。宋、元诸儒以及明来知德之属亦参考焉。其言率有根据,不同他家之穿凿。其证以彖文,虽不免有所附会”,然亦多有论说切当者,“于经文亦往往巧合。惟其篇末有曰:‘或谓变乃《易》中之一义,非画卦作《易》之本旨,愚独以为不然。’则主持未免太过。夫乾、坤之生六子,犹阴阳之生五行也;其配而为六十四卦,犹干支之配为甲子也。其因卦而推奇偶之变,犹干支相配而推冲合制化也。驳卦变者谓不应先有某卦,后有某卦,是犹谈五行者谓水生于庚辛不化于丙辛,火生于甲乙不化于戊癸也。主卦变者以此为作《易》之本,六十四卦皆自此来,是又犹以化气为本气,亦乖五行相生之旨矣。故卦变之说不可谓非《易》之一义,亦不可谓为本义。汉以来儒者相传,要必有取,并存以备参考可矣。”
南冠草
诗别集。明夏完淳著。一卷。本集内的诗都作于被捕时及狱中,故取“楚人南冠”之典名集,以明志向。原单行本未见传本, 今均将集内诸诗统编入《夏内史集》中。
菩提资粮论
六卷,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为菩提初资粮,布施波罗密为第二资粮,次明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方便、愿、力、及智。次明慈、悲、喜、舍,及五悔胜行,勿于他菩萨起瞋心,勿谤所未解甚深经,善修三解脱门,应勤精进,持戒,习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种三十二大人相业,及诸种种菩萨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