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诤论
作者:菩提达磨
《息诤论》,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着作者不详,托名为禅宗初祖达摩禅师着,一卷。 本文的主旨在於说明真如佛性,具在身中。因此解不外凭,必须回心返照。批评了只知外求经论,论诤道理的学风,认为这种学风与悟道无益有害。对研究早期禅宗思想与修习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献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着录,也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现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为中国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新1254号与新1255号。两件本为一卷,首尾均残,依次抄写有《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禅策问答》、《息诤论》等禅宗文献多种。後因该卷位於《息诤论》部分之两纸接缝处脱落,从而形成新1254、1255两号。但脱落处文字未受损伤,故《息诤论》本文保存完好。
菩提达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荒凉山庄
在狄更斯浩繁丰厚的传世文字中,《荒凉山庄》可谓其晚期最高成就之一。以贾迪斯家族后代争夺遗产案件为情节主线,同时穿插了戴德洛克夫人及其私生女埃丝特的经历遭遇。贾迪斯家族遗产的官司已经打了好几代,仍然悬而未决。无依无靠的表兄妹理查德·卡斯顿和婀达·克莱尔作为这个案件涉及人,被他们的监护人约翰·贾迪斯接到他的“荒凉山庄”来住,陪伴着这两个年轻人的还有埃丝特。理查德与婀达相爱,遭到约翰反对,忿然离开山庄,并且秘密结了婚。而理查德指望继承大笔遗产,无意独立谋生。这桩案件拖了几十年,终由于发现一份遗嘱而得到解决。然而积年的诉讼费早已把遗产耗费净尽,所以理查德虽然成了遗产继承人,却分文未曾到手。在这个打击下,他一病不起,终于死去。约翰·贾迪斯发现埃丝特和年轻医生阿伦·伍德科特相爱,就成全了他们。他赠送给新婚夫妇一所房子,也取名“荒凉山庄”;同时他把新寡的婀达接来和自己同住。
张莹后汉南记
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隋书·经籍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残缺。江州从事张莹撰。《补晋书艺文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江州从事张莹撰。谨案见隋志。旧注云:本五十五卷,今残缺。两《唐志》著录则作五十八卷,均无后字。《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言语篇》引荀谞典籍文章,无不征涉,无所就。《文学篇》注服虔明《左氏传》作训解。《初学记·地部》郭丹从武关出谒更始。《人事部》和帝四岁与兄庆出同车入共室。又阴庆以园田钱财分与二弟。《武功部》魏应明《鲁诗》,帝赐以剑玦。《居处部》马援奏铜马法,诏名金马门。《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此为三关。《北堂书钞·后妃部》居危能重。《政术部序》曰,赤精渐微。《太平御览·地部》樊重家素富,闭门城市。《职官部》陈宠为太守,任功曹王涣。《兵部》陈蕃欲诛黄门,谋泄被害。《宗亲部》北海靖王兴为光武抚育,恩爱如子。《珍宝部》安帝见铜人,张陵对以秦始皇时所铸。共十五事,遂题张莹《汉南记》。《续汉郡国志》注《史记集解》并引张莹曰勾亶今江陵也。
西清笔记
二卷。清沈初撰。沈初,号云椒,浙江平湖人。清大臣。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有《兰韵堂集》。是书分恩遇、典故、文献、职志、名迹、庶品等类,记述内庭见闻,有些史事其它史书未见记载,如于敏中欲谥文襄,裘曰修欲谥文达,稽璜以礼部尚书召至京,对皇帝言及傅恒经略缅甸事宜,不合圣意,遭降职等,均可补史之阙。庶品类,记述当时各处贡品,名迹类载内廷书画,多为常人所未知,也有可资参酌之处。是书为乾隆初年所辑,现有嘉庆刊本,光绪刊本,并被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台湾私法人事编
本书(五册八五一面五一○、六○○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人事之事例,凡六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综合日据时期清宣统二年时临时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上卷暨翌年刊行「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下卷而成。所集事例,统属人事部分。第一章人,分生死(出生、死亡)、品性(能力、阶级、宗教)、姓名、户籍四节;第二章亲族,不分节;第三章婚姻,分正式之婚姻、变例之婚姻、蓄妾三节;第四章亲子、第五章托孤、第六章相续,均不分节。
楞严经观心定解
《楞严经观心定解》,简称《楞严经定解》、《楞严定解》、《观心定解》等。佛典注疏。清康熙二十年(1681)灵耀述。十卷。书前另撰有《科》及《大纲》各一卷,成十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分为四章:判总别、定境观、释题目、系凡例。释经文分为三分:序、正宗、流通。“正宗”又有二分:(1)正观总无明心以明修证;(2)约别能招报心以明修证。书首杜臻序批判了贤首宗僧人真鉴的《正脉疏》以及戒环的《要解》。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凡二卷。收于中华藏第一辑第三十册。唐代慧苑撰。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之难字加以注音释义之书。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新译华严经音义、华严经音义、慧苑音义。书内附有华严经中梵语之正翻及略解,并引内外典以说明译语之字音、字义。所引之书目甚多,除内典外,尚有教外典籍,如论语、孟子、易经、毛诗、尚书、礼记、庄子、国语、史记、汉书、老子、说文、蜀志、晋书、墨子、淮南子、管子、山海经等,及诸家注本、历来各类形音义辞书,凡百余种。本书是在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之后所撰述者。又本书在高丽藏本、宋、元、明等各版本之间颇有差异,且高丽藏及宋、元等三本均为二卷,明本为四卷,而慧琳音义卷二十一以下至卷二十三收载者则为三卷。日本京都小川睦之辅所藏者,系本书之古写本,题为新译华严经私记音义,今为日本国宝之一。其他有关新译华严经之新增音义者,有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附于大治(1126~1131)年间所写之玄应音义卷一末者,该书撰者不详;另有日人喜海所撰新译华严经音义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七册)。其中,喜海之音义唯于经中之难字付以假名、四声、清浊及反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