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要集
作者:顕意顕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历象考成
历法推算著作。 清代康熙年间官撰,完成于1722年, 为修订图表不合、解多隐晦之《西洋 新法历书》而作。42卷。上编16卷 阐述理论,名“揆天察纪”,下编10 卷述计算方法,名“明时正度”,另附 运算表16卷。有几项主要改进,如 测定黄赤交角为23°29′30″更精确计 算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时差,以白 道为根本计算日食三差,采用月面 方位法计算月食方位。然全书采用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体系 和某些第谷数据,理论落后,以至雍 正八年(1730)六月初一日食,预推与 实测不符。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 1742)又加修订,成《后编》10卷,除 增修雍正年间重编之日躔日离表 “表解图说”外,还采用许多新数据, 精确度提高。《后编》用地心系椭圆 运动定律和面积定律(颠倒的开普 勒第一、第二定律),即认为太阳沿 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地球在一焦点上。
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
三卷。托名施岑(晋代道士, 许逊弟子)撰。实为南宋净明派道士扶乩宣教劝善之作。全书八十五化, 前五十化记许真君(逊)之生平、灵迹,每化记一事,后附七言律诗一首颂之。第五十一至六十九化记宋代崇奉许逊及许真君托梦宋徽宗等灵异事迹。六十九至七十九化记许逊师弟等人传记。末六化记许逊教团传人如兰公、胡慧超等。为研究净明道历史之重要资料。收入《道藏》第200册。
搜神记译注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撰。共20卷。计464条。今本已非原书,是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多记神怪灵异,亦有遗闻逸事,话柄琐谈,因此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神农》、《盘瓠》、《董永》、《二华之山》、《紫玉》、《三王墓》、《乐海孝妇》、《韩凭妻》、《李寄》等。又有《汉魏丛书》八卷本《搜神记》,内容与此本颇有异同,盖亦出于后人缀集依托。另有敦煌发现之《搜神记》一种,乃五代句道兴所撰。其内容多本自干宝《搜神记》。
三里湾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初载《人民文学》1955年1至4月号。本书有通俗读物出版社195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1959年2版,1962年3版;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1963年版。1951年,太行山区三里湾村建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二年秋天,社里准备开渠、扩社,于是引起了一系列矛盾和斗争。以党支部书记王金生和王玉生、王满喜、范灵芝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同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马多寿等党内外落后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姻恋爱和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经过复杂的斗争过程,范登高、马多寿等逐渐有了转变,和广大农民一起入了社,解决了开渠问题。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特别是反映了改造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和封建意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典型。党支书王金生一家是先进农民的代表,王金生党性强,顾大局,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是合作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弟弟王玉生心灵手巧,忘我无私,是技术改革的能人。妹妹王玉梅聪慧勤劳,泼辣厚道,是一个秉承着劳动农民淳朴家风的农村姑娘。马多寿外号“糊涂涂”,他和老婆“常有理”、儿子“铁算盘”、儿媳“惹不起”共同构成了自私、落后、顽固的小私有者群像。村长范登高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党内的代表,他在土改时多分了好地因而比别人“翻得高”,于是热衷于走资本主义道路,顽强地抵制农业合作化运动。老党员袁天成听任老婆“能不够”指挥,虽然加入了合作社却一心变相地多留自留地,尽力维护个人小私有者的利益。这些不同类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艺术表现上,继承并开拓了作者早已关注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传统,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曲折性,以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健康的情趣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唐贤三昧集
诗总集。清王士禛编。三卷。录盛唐四十三家诗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维、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领各卷。自序引宋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唐司空图“妙在酸咸之外”的论诗宗旨,并称“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故所选以王维(一百十一首)及孟浩然(四十八首)二人居多,占全集三分之一以上;李、杜不录,盖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体例。书名“三昧”,指的是超悟、空灵的境界。按士禛论诗,本主神韵之说,此编用意亦在贯彻其诗学主张,以矫正明格调论者专事模拟盛唐人体貌的倾向。但一味宗尚神韵,又不免带来偏颇。清翁方纲谓其“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石洲诗话》),清乔亿讥其“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剑溪说诗》),均切中肯綮。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四库全书》曾加采录。另吴煊、胡棠有《唐贤三昧集笺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后黄培芳又在笺注本上加以评点,有光绪翰墨园刻本;余如姚鼐、潘德舆等亦有评点本行世。为此书续编者,清史承豫有《唐贤小三昧集》三卷《续集》一卷,续选唐至德、大历间四十八家诗六百余首,有抄本流传;又有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卷,更续选唐贞元、元和以后人诗,抄附《唐贤小三昧集》后。
素书
传说为秦时隐士黄石公所作,并授之于张良。“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於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宋张商英:《素书序》)。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据,阐述了道、德、仁、义、礼等道德原则及其具体规范,并说明其对处世和安邦的重要意义。该书六章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原始”章概括说明了道德原则:“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其余各章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说明。该书言简单意赅,总结社会政治伦理经验,有不少警人之句。如“亲谗远忠者亡”,“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货赂公行者昧”,“为人择官者乱”,“女谒公行者乱”,“决策于不仁者险”,“厚敛薄施者凋”,(《遵义》)“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安礼》)等等。收入《百子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