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义记
作者:净影慧远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大般涅槃经义记》是今世所存三本注解《涅槃》本之一,较之法朗集解(即指署名为宝亮集解)本经论未大备,法数或不周;灌顶疏本疏专依台教,重在观心。理观虽详,教义或略来说,可谓是文丰义富,集大成之作。就是在他本人所注经论中,《十地经论义记》和《大般涅槃经义记》,也称得上是一家精要之作,其他各疏不过但申己义而已。在释名中,以灭训涅槃,谓有事灭,德灭,应灭,理灭四义,理灭为本。训般为息,标明三意。即一息生死有为之用,趣入无为;二息修契宝,三息化归真;以为涅槃。称南本为多品经,称北本为少品经。在此经第二佛答纯陀请住偈中,列举三本不同,释五十七烦恼,……为法朗集解,灌顶之作所未及。释经十三中二谛义,立四宗,即立性宗,破性宗,破相宗,显实宗。释三归章明一体三归。释高贵德王品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及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二种四门义,详辨得体。皆为入佛教海之津梁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关于研习涅槃经的参考书,在佛教弘化史上有一定影响。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天真时代
又名《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在传统女性梅·韦兰和自由奔放的艾伦·奥兰斯卡之间艰难抉择并最终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故事。阿切尔出身于正宗的上流家庭,他在不可动摇的传统习俗中长大,循规蹈矩地过着有闲阶级的平静生活,他与大家闺秀梅·韦兰的婚事也称得上金玉良缘。但这位年轻绅士与他的同类稍有不同,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见过更多的世面。因而,他对于传统习俗的束缚与压抑有较深的感受,对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不时产生反感。于是,当焕发着自由精神的埃伦·奥兰斯卡出现时,他被她深深吸引,并由同情转为爱慕。奥兰斯卡也因阿切尔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然而,面对威力强大的社会传统习俗,他们的爱情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王谏议集
汉代文别集。1卷。王褒著。王褒曾为谏议大夫,后世称为“王谏议”。《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汉书》本传又称王褒曾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及《洞箫颂》等。后多散逸。明代张溥辑其佚文,编为《王谏议集》,其中“赋”仅收《洞箫赋》,“骚”收《九怀》,“颂”收《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其他文章有《四子讲德论》、《移金马碧鸡文》、《僮约》、《责髯奴文》(《古文苑》黄香作,此从《艺文类聚》王褒作),书后附有《汉书》本传。王褒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要赋家,在赋史上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其仅存的《洞箫赋》是纯粹的咏物赋,以善于描写声音见称,《文心雕龙·诠赋》说:“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对以后的咏物赋影响颇大。《僮约》一文,细致地描绘了奴隶的生活、劳动境况,且文笔谐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北学议
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史学者朴齐家到中国清朝去视察清朝风俗、制度后,加上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的纪行文。内篇一卷和外篇一卷,共二卷一册,抄本。内篇提示和说明对车船、城壁、宫室、道路、桥梁、畜牧等39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器具和设施的改革论;外篇收入对田粪、桑、农站总论、科举论、官论等17个项目的论说,阐明了农业技术改良和国内商业,外国贸易的重点。他通过这部《北学议》,主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为了国利民富, 吸收先进的清朝文明。
少仪外传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所撰童蒙学礼教材。取《礼记·少仪》为名,中间杂引前哲之嘉言善行,兼及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不与《礼记》经义相比附,故名曰《外传》。2卷。原本久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辑出。小学之洒扫、应对、进退,即 “精义入 神之妙” (《少仪外传》卷下) ,而初学者往往忽视。玩乎见闻,汩乎思虑,掉以轻心,故采摘前言往行所当知而易见者,汇编成书,用于训课幼学。认为后生“且须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 (同书卷上)。主张 “持心以清洁,处心以公平” (同书卷下) 。提倡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同书卷上) 。以为学者读此书会 “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 (同书卷下) 。《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收录。
再见大师
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台湾《传记文学》珍藏文集,再见民国大师。记录者或为挚友亲人,或为弟子晚辈,亲历者眼中的大师风骨逸事弥足珍贵。大师书写大师。梁实秋写激情演讲的梁启超,罗家伦忆元气淋漓的傅斯年,萧公权录诗友朱自清,许倬云记恩师李济……大师眼中的大师,交相辉映,更得异彩。
陆贾新语注释
政论著作。亦名《陆子》。西汉陆贾著。上、下两卷,12篇。其篇目为:《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辨惑》、《慎微》、《资质》、《至德》、《怀虑》、《本行》、《明诫》、《思务》。陆贾尝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高帝)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12篇。每奏1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新语》总结了秦施暴而亡的教训,主张崇王道,黜霸术,识贤任贤,贵仁义,贱刑威,以德教化,奠定了汉王朝统治思想的基调。否定天对人事的决定作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陆贾的著作自成一家之言,不仅思想内涵内邃,而且很好地体现了秦汉散文雄伟粗壮的风格。这里的校释本综合《新语》的多种版本,参照校对,比较权威地再现了《新语》的原貌,并且择取精当可信的注解,使一般人都能读懂该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