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作者: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译,佛在鹫峰山中,十方梵天来集。弥勒菩萨请问,佛为说慈心妙观法门。宜急流通。

猜你喜欢的书

绘事微言

绘事微言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的观点。指出以情观景,才能使落笔不生软、不板呆,强调以审美情态观察山水,才能使作品超越古人。又有“画尊山水”、“画以地异”、“山水写趣”、“画要读书”、画“要看真山真水”等各节,反映其反对绘画摹拟古风,重视真、情的美学观点。卷二至卷四,采集前人观点,包括《品画录》、《续画品序》、《画录补遗》、《纪艺》、《续纪艺》、《画笺》、《画麈选要》、《画媵选要》、《画题》、《山水松石格》、《山水诀》、《画论》、《画山水赋》、《笔法记》、《名画记》、《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画史》、《画训》、《画继杂说》、《画山水诀》、《图画歌》、《山水节要》、《绘宗十二忌》、《采绘辑议》、《画谱》、《无声诗》、《画苑》、《画说选要》、《国朝吴郡丹青志》、《画史》、《书画金汤》、《名人图画语录》等。为历代画学美学思想精华。该书一度流传较广,为艺林所重。原刻藏本有“天启丁卯(1627年)仲春自序”,今已佚。现只存郑元勋序一篇。有《秦汉十印斋旧藏明钞本》、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海陵丛刻》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珍本、清钞本等。《画论丛刊》收录。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王伯敏点校本。

脉诀新编

脉诀新编

脉学著作。2卷。民国刘本昌编撰。刊印于1942年。是书卷一列李中梓、沈微垣脉位图、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图、订正王叔和脉位图等33篇,及五脏六腑歌、诊脉赋等6篇; 卷二列《医林改错》脏腑图、崔紫虚四言脉歌、太素脉法、奇经八脉脉病歌等29篇; 全书系将前代脉学名著汇集成编,或考释,或增损,或改易,或补缺,或添音义,或阐脉理,俾于习医者辨别揣摩。

脚气治法总要

脚气治法总要

二卷。宋董汲(生卒年不详)撰。董汲,字及之,东平 (今属山东)人,少时多病,立志务医。作者对内、儿诸科均有研究,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著有《小儿斑疹备急方》等。《脚气治法总要》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 (1093),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后散佚,《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辑出,分为上、下二卷。上卷首先阐述脚气病研究历史,探究病因、病机、病状,论说证治原则。脚气之疾在黄帝时名为厥疾,两汉之间名为缓风,南北朝时称作脚弱,唐代始称脚气。此病皆由风毒湿气而致,但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治疗方式也应有别。接着分为十二篇论,详论上述内容。下卷列疗方四十六首,区分情况,内服外用,十分赅备。此书是一部论述周密、内容丰富的脚气病学专著,也是我国医籍中得以保存的此类著作中最早一部。有《四库全书》本,振绮堂抄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董汲医学论著三种》 (包括本书)本。

两粒珠

两粒珠

那年革命军的势力还没有达到东南,东南二省间忽然起了内战。当战争最剧烈的当儿,说也惭愧,那沿铁路线一带的人民,都把上海租界——当时租界还不曾收回——当作了避难的安乐窝,竟扶老携幼像潮涌似地赶来。战事发生在铁路线上,铁路的交通虽断,一大半人都乘着长江轮船大绕***。上海社会的心目,都盼望着内战早日结束,别的事都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味。

野史无文

野史无文

清郑达撰。二十卷,仅存十三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主要汇辑了南明永历朝建立和灭亡的史料以及永历、鲁王诸政权的名臣传记。书中之郑成功海东事及陈永华、张名振等传颇具史料价值。有海盐朱氏旧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桐城姚氏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一卷 ,「新西方胡国中来,出皇涅槃中」,尾缺,二八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