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画史会要》也于元代止,所录明代画人则另为一卷,列之外域,就连明太祖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也列于外域,实甚于拘泥。又目录中以宋为第二卷,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而书中实以北宋为第二卷,南宋、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又削去南宋之号,只以“都钱塘”三字为卷端标目。错迂更甚。究其原因,为明之末年,士大夫多喜著书而又竞尚狂禅,以潦草脱落为高尚,不再以精审为事。所以顾炎武《日知录》 中说万历以后所著之书皆以 “壮月朔” 为“牡丹朔”之类。此书材料前四卷明以前多采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夏文彦《图绘宝鉴》等著作。至明代则全为自行搜辑。第五卷录前人论画之作,多杂芜而不知所从来。此书虽采集不甚丰富,又多疏漏,但宋、元、金、明诸画家颇赖以知其始末。所以《佩文斋书画谱》之画家传中多引此书为据。后世论画者也不可轻看此书。此书成于崇祯四年(1631)。其主要版本有明刊本、八千卷楼抄本。
疑龙经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白居易撰,诗集,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中,白居易说:“余退居渭上,杜门不出,时属多雨,无以自娱。会家酝新熟,雨中独饮,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故得于此而有以忘于彼者,因咏陶渊明诗,适与会意,遂效其体,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辄自哂,然知我者,亦无隐焉。”主要有描写故里风土人情、反映当时乡村社会现实和表达自己思想情绪以及与古人及友朋之间酬和等。用陶潜诗体形式创作新诗,诗歌风格、创作手法和陶诗十分相近。
友古词
一名《友古居士词》。词别集。北宋蔡伸(1088—1156)撰。一卷。伸字申道,别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中,太学博士,通判徐州。历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官至左中大夫卒。与兄蔡伷、蔡佃,号“三蔡”。与词人向子諲常相互唱和。有鉴止水斋藏明抄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天津图书馆藏);毛晋校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用毛刻本。《全宋词》收其词175首。蔡伸词叙详瞻,语言精炼,多数词作风格近柳水、周邦彦,晚年格调雄爽,差近苏轼。
阿毗昙甘露味论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业品第四。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缘种品第七。净根品第八。结使禅智品第九。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禅定品第十二。杂定品第十三。三十七品第十四。四谛品第十五。杂品第十六。
成唯识论了义灯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圆义、普光、慧观等之异义,一一评斥诸家之异说,包括西明云、要集云、有说、有释、有人云、有解、有云、未详决等名目。其中,有说指窥基、有释指圆测、有人云指普光、有解指慧观、有云指玄范、未详决指义寂等之说。自古以来,本书即为唯识论注疏中之最难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