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宝思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天台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由清李德耀、黄执中纂修,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刻本,咸丰六年(1856 年)陈迁善重修。该志书设舆地、建置、秩官、版籍、祀典、选举、人物、方外、艺文、杂志等,详细记载了天台自有史以来至清康熙年间的地理沿革、山川城池、自然风貌、建筑关梁等方面的内容,还涵盖了天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如当地的风俗、人物事迹、宗教活动、艺文创作等均有记录。其中,对济公的记载为 “济颠,邑人。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居净慈。逆行顺行,言行叵测,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迹甚多”。也提到资福寺 “旧名清化,赤乌二年(239 年)建。宋治平二年(1066 年),改兴化。隆兴(1163-1164)初,改资福寺”,可见其对天台县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有较为详实的记录。
越缦堂读书记
笔记。近代李慈铭著。不分卷。系由云龙辑录《越缦堂日记》中有关读书札记编成。由辑本民国间曾经排印,但并未发行,建国后商务印书馆据原辑及李氏二种日记原书,加以补订、标点,重新分类排列,分为“哲学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军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综合参考”、“劄记”十二类,出版行世。此书可见作者一生学问成就,其中“确有一些前人所未发的创见,往往能在短短数语中击中要害,又能触类旁通,剖析入微,而不流于琐屑的考证”(排印本出版说明)。内“文学”部分篇幅最多,内容最富,评诗文总集如《唐文粹》、《明诗综》、《历朝诗集》,评诗文别集如《柳河东集》、《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袁中郎全集》等,皆有卓识。论清代诗文家尤多,亦有较高参考价值。有195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63年中华书局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
医门法律
综合类著作。清喻昌撰。六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于顺治十五年(1658) 始撰是书。所谓“法”,即辨证论治的法则; 所谓“律”,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提示禁例,故以“法律”为名。全书二十三万余字。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内经》、《伤寒论》证治法则,卷二至卷六,以风、寒、暑、湿、燥、火及杂证分门论述各类疾病的证治。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理及其演变,次为“法”,再次为“律”。全书纲目清楚,论理透彻,特别是《大气论》、《秋燥论》论理更有见地。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及生长壮老过程,均与人身大气有关。大气即胸中阳气,乃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强调治病不能误伤大气。对秋燥的形成、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在医林中颇受重视。《四库提要》 评曰:“盖古来医书,惟著病源治法,而多不及施治之失。即有辨明舛误者,亦仅偶然附论,而不能条条备摘以咎,昌此书乃专为庸医误人而作。”是书为后人所重。对后世医家影响颇著。有顺治十五年(1658)刊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简称《四极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成书于东晋南朝。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已引用此书。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此书以太上道君授太真玉帝,内言授受、诵持及佩服道教上清派经诀符箓之科律。全书分为五部分,即太玄上宫女青律文、太玄下宫女青律文、太玄都左宫女青律文、太玄右宫女青律文、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文。每部各有科律二十余条,合计为一百二十条。各部律文之前先分别列举青帝玉司君、白帝玉司君、赤帝玉司君、黑帝玉司君、黄帝玉司君之姓名、服饰、侍从及职守,然后为律条。前四部律条主要列举传授经诀符箓之名称、来源、内容、功用,以及道士违反科律,轻传或泄露经典符箓应受何种处罚。第五部分为受持科律、诵经佩符之法式。全书列举的经典符箓名称多达百余种,以早期上清经为主,兼及灵宝、三皇等经。是为研究六朝道教典籍之重要资料。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元或明陈伀集疏。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为孝帙《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之注,增入灵验故事。
唐诗纪事
诗总集。南宋计有功编。八十一卷。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宣和进士,曾官右承议郎、知州等职。为保存有唐一代诗作而编是书,自序云:“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有中华书局65年点校本。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其编纂方法:按年代顺序分人编排,凡唐代诗人,有名必录。对每个诗人,凡事迹可考者,多具生平简历,使“读其诗,知其人”。对每一诗人的作品,或摘佳句,或录全篇,或记本事,或采轶闻,或列品评。其编纂原则主要是收集诗歌,采辑资料,述而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