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三昧经
作者:佚名
梵名S/u^ram!gama -maha^-su^tra 。凡二卷。略称首楞严经、旧首楞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别本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般剌蜜帝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坚意菩萨问能否疾证菩提三昧,佛乃为说首楞严三昧(勇伏定)。其后舍利弗问佛三昧是否可远离魔境,佛遂放一切魔境,而以首楞严三昧降伏之。古有支娄迦谶、支谦、白延、竺法护、竺叔兰、支施仑等之别译本,今皆不传。又支敏度曾就上记之别译,汇集支谦、竺法护、竺叔兰等三本而作成,合首楞严经八卷。六朝时代颇受重视,如法显传(大五一·八六三上):‘佛昔于此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诵首楞严,停止一宿。’本经自古盛行于印度,近来于新疆发现本经之梵文断片。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然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唯以令狐德棻《国史》但曰“周书”,而指梅鼎祚以“后周”名集为“失于刊正”,与古来史家有违。收中所录宇文氏一代之文,不过八卷;而庾信一人乃居五卷,次则王褒撰著尚十八篇。苏绰曾受命作大诰,宣示群臣,命当世文章咸依此体。观本书所载一代诏敕,大抵温醇雅令,有汉魏遗风,少齐梁绮艳之习。而庾信集中《春赋》,《镫赋》之类,在梁旧作居多,其入北以后诸篇,亦皆华实相扶,风骨不乏。是为六朝靡丽之风,极而将返,实至周而一小振。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国学概论讲话
作者谭正璧,主要讲述了国学的相关知识。本书原版由蔡元培题写书名。这本书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凡国学上之基本知识,均已搜辑无遗。”全书如同一幅工笔画,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作为初窥国学门径的入门书,放置案头,随手翻检,很是轻便可喜。
重订痧疫指迷
《重订痧疫指迷》一卷,为云间费养庄先生选辑,如皋顾晓兰先生重加评订。费顾二氏俱为 有清名医,痧疫各方收采极精,对于霍乱各症尤为推究精详。已故社友徐石生君手录,价让于裘 君吉生。第一为急救溯源,第二为辩证要诀,第三为急救闭症方,第四为治时行霍乱简便章程, 第五为摘录《霍乱论》守险预防要法,第六为霍乱转筋外治法。读之于痧疫症自易明辨。
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名之曰《绝妙词选》”。此编据家藏善本选录,“序次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原书卷一○编者按语)。全书前后共有二十卷,收词一千多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唐五代词,收二十六家;其余九卷是宋词,禅林、闺秀词亦入选,收一百零八家,共一百三十四家。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八十九家,其中吴激一家,唐圭璋则编入《全金元词》。集后附有本人自作词三十八首。是编搜罗极富,所用善本,有的早已散佚,例如后集卷五云:刘仙伦“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今所据善本、吉州本均已失传。故此编向为后世辑词者所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彝尊《词综》,采撷尤多。书中所选各家,系以小传,间附评语,既可考见词人身世,亦可探究各家词风流派,此为以前选本所无,亦较《乐府雅词》完善。其中有些评语,如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又如选唐词下有概括性的评述。“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外,盖语简而意深”,此对后人选词颇多启发,如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和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均受其影响。是书选录宋词以苏轼、辛弃疾词派为主,颇具卓识。所选虽有误收,然大都精当,符合宋词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部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的宋人词总集,对词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有明万历桐源舒氏刻本、汲古阁本和《四库全书》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影宋本加断句排印。
国语注译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将存疑考证。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般若心经一贯疏
般若心经一贯疏,一卷,明益证疏并序,日本宗信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