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欲致患经

作者:佚名
所欲致患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五所欲造成之忧患痛苦。内容叙述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逢诸外道异学等问彼五阴六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等苦患之因;诸比丘遂诣佛所请示,佛告以五所欲产生之因缘,并举事例示其忧患,特以‘不净观’观女色之例,劝彼等断爱欲、入四禅。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哲学论

逻辑哲学论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本著作,也是他早期哲学的代表作。1921年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奇书”,因为它既无章节,又无论述,整部书都是排列有序的格言式的短句。全书宗旨可以用作者在书中写下的一句名言来表示,那就是:“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一反过去哲学家们那种苦苦思索本体问题的做法,而把整个哲学问题归结到语言问题上。他认为一切所谓哲学问题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我们日常语言的背离逻辑,因而他要致力于建立一种完善的语言,研究出能够完善地表达我们的思想的符号体系之逻辑基础,一句话,就是划分清楚什么是可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有两次提到美学问题,一次是说“美”、“善”跟大多数哲学命题一样,毫无意义;另一次是说,美学和伦理学一样是先验的,不能表述的。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将美一词看作不能说的命题,应该对它保持沉默;关于美的问题仅仅限于日常语言中的一种具体运用的形容词或感叹词而已,美、善一类命题属于语言批判之外的东西,所以是无须探讨的。维特根斯坦的这一套理论对于美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观念,即摆脱对美的本质、规定性的研究,把这些当作“不可说的”,而将研究美学变为研究某种态度与日常语言运用的关系问题。追随维特根斯坦的方法和观念的人如莫里斯·韦兹(Morris Weitz)、肯尼克(W.E.Kennick)、保罗·齐夫(Paul Ziff)等等,形成了西方当代美学中分析美学一派。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科技奇人瓦格纳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不需休息和睡眠的方法,能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进行两件工作,所以他在机械、生物、医学等领域做出了大量的发明。在人们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发明的稀奇古怪的趣事,他制造过永动机、利用催眠术加快人学习知识的速度、利用地球引力制造无动力飞行的飞毯、让死人的大脑“说话”、使大象像人一样思维行事、把自己变成可以无孔不入的幽灵……这些发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读者看后会做出自己的结论。

神秘的奎恩先生

神秘的奎恩先生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唯一一部献给笔下人物——哈利奎恩的小说集。
哈利奎恩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特别喜欢的一个喜剧角色,在许多故事中出现过,据说这部小说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诗集中描绘哈利奎恩而意犹未尽的产物。萨特斯韦特先生,是一位干瘪瘦小的老头,却有着女性般敏锐的情感;以结交公爵夫人、伯爵夫人为荣,却不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他一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直到一个风雪交加的新年夜,哈利奎恩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走到了舞台正中,做起了主演。来无影去无踪的奎恩先生总是用三言两语向他揭示他一直知道却没有意识的事情,而他则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天生的敏感挽救着一段又一段爱情,一条又一条性命……

心守一事去生活

心守一事去生活

散文集,梁实秋撰,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贪婪使人混沌,混沌使人无力。最好的日子,是用心在一事一人,简单即快乐,少却有力量。像梁实秋一样雅致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平淡,自由,快乐。养鱼种花,读书写字,听戏喝茶,旅行观光等等,这些日常的轻微小事,透露出梁实秋先生知足自娱、豁达俊逸的心境;看得见其随缘简单的心怀和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

猗觉寮杂记

猗觉寮杂记

《猗[yǐ]觉寮[liáo]杂记》,笔记。宋朱翌撰。二卷。翌字新仲,自号潜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官中书舍人。此书上卷是诗话,但仅仅是考证典据而不评论诗的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书前有洪迈庆元三年(1197)序,对作者其人其书甚为推崇,《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是“《容斋随笔》之亚”。引据精凿者固然不少,但穿凿附会,错置史事者亦有之。有《四库全书》本

丹房奥论

丹房奥论

丹房奥论,北宋道士程了一撰。约成书于天禧四年(1020)。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自术,分为十六论、一论真土、二论真铅、三论真汞、四论三砂(朱砂、灵砂、母砂)、五论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六论三自(即碙砂、砒霜、粉霜)、七论用铅、八论用母、九论假借、十论制转、十一论浇淋、十二论点化、十三论灰霜、十四论烟煤、十五论作虀、十六论装制。大抵前六章主要论述炼丹所用金石药物之性状及用途;第七至十二章论述用石药炼制金丹及点化黄金之法;最后四章论述用草木药伏制诸石药之法,以及匮养诸药时入药之法。全书论述较为详备,但缺少具体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