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文忠集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必大卒,其子纶与曾三异、彭权夏、许凌、罗克宣遵刻欧集之例,订校其集,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刻于吉州,计《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园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玉蕊辨证》一卷、《乐府》一卷、《书稿》十五卷及《附录》五卷。今有残本。其《辛巳亲征录》一卷、《壬午龙飞录》一卷、《癸未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丁亥遊山录》三卷、《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二卷,以涉及时事未刊。此后不久,吉守郑子敬为补刻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的《周益公集》二百卷,即此书。《解题》并称有年谱一卷。今按,年谱乃其子周纶撰,开禧刻时当已有。《宋史·艺文志》著录时,缺《承事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周益公文集》五十二册,云缺。至清初,传益稀。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抄本著录,定名《文忠集》,合《思陵录》二卷为一卷,附录作四卷,共二百零四卷。吉人欧阳棨取《四库全书》本、彭邦畴校本、张观察抄本互勘,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年谱》一卷及《省斋文稿》至《承明集》前十一种共一百六十二卷,于文宗咸丰元年(1851),续刻馀三十八卷及附录五卷,共二百零六卷,复宋本之旧。
左忠毅公集
诗文集。明左光斗(1575—1625)撰。五卷。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除中书舍人。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因与杨涟一同弹劾魏忠贤,列举其三十二斩罪,被陷害,下狱死。魏阉既诛,福王时追谥忠毅。是集凡奏疏二卷,诗一卷,年谱二卷。卷首有方震孺、陈子龙、方中履等序及《明史》本传。卷末有其弟左光先及其子左国材二跋。《左忠毅公年谱》二卷为其曾孙左宰所撰,首有遗像及赞语,记载其事迹颇详。据其子国材跋语所云,其父遭明珰之祸,著作多散佚,故集中仅存奏疏及诗。是集清代亦被禁毁,《违碍书目》、《全毁书目》均著录。有清初刻本,乾隆四年(1739)刻本。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 “《归藏》四千三百言”,又 《北堂书抄·艺文部》 引 《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本事词
清代词话著作。2卷。叶申芗编撰。此书模仿唐孟棨作《本事诗》的体例,专门记载有关词作的本事。上卷记唐、五代、北宋事,自白居易为吴二娘制〔长相思〕始,以僧仲殊咏投牒妇人〔踏莎行〕止。下卷记南宋、辽、金、元事,自左誉赋〔眼儿媚〕始,以燕山妓刘燕哥赋〔太常引〕止。两卷共204则。材料大部分取自宋元以来的词话及杂记。引文不注出处,也不写明著者。书前有作者自序,谈到《玉台新咏》专录艳词,《乐题解题》备征故实,韩偓著《香奁集》,孟棨辑《本事诗》,“诗既应尔,词亦宜然,此本事词所由辑也。”可见其编撰主旨只在汇录有关文人的风流韵事,绝大部分记载都属于传闻附会之说,资料参考价值并不高。序又谈到引文多有剪裁,作者酌情参订之处也有不少。凡此,都降低了其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有天籁轩刊本。唐圭璋以此本辑入《词话丛编》。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金刚药叉之念诵法。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一卷,失译。阿难请问荼毗之法,佛言应如转轮圣王,又悬记千年后佛体显神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