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通别二受钞
作者:佚名
一卷,由日本僧人觉盛所撰,是一部围绕菩萨戒 “通别二受” 展开阐释的佛教典籍。菩萨戒作为大乘佛教中重要的戒律体系,其受戒方式与内涵向来为佛教研究者和修行者所关注,而 “通别二受” 正是其中关于受戒仪轨与义理的关键区分。觉盛在书中立足佛教戒律传统,结合相关经典与祖师论述,对 “通别二受” 的概念、差异、实践意义等进行了细致辨析。所谓 “通受”,大致指向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受戒形式或义理,而 “别受” 则更侧重于特定情境、特定对象下的受戒方式及深层义涵,二者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菩萨戒受持中的重要维度。觉盛通过对这一核心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梳理了菩萨戒在受戒环节的理论脉络,也为修行者理解和践行菩萨戒提供了具体的指引,其内容体现了日本佛教对汉传佛教戒律体系的继承与本土化阐释,对于研究中日佛教交流史、佛教戒律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的书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描写“意大利激情”的小说,教皇的侄媳康波巴索王妃表面冷漠、清高,谨守妇道,实际上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情欲。她与法国驻教廷的使馆随员,法国摄政王的私生子暗通款曲。但她一心要独享情夫的情爱,一旦得知他移情别处,便与教会的野心家勾结,派人暗杀了情夫。司汤达在描写这对青年的情爱波折时,附带了几笔,便把当时教会任人唯亲,编织裙带关系,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互作私人交易的丑恶事实揭露无遗。
沈故
地理考证著作。清杨同桂 (?—1896)撰。四卷。同桂字伯馨,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官至长春知府。曾任《吉林通志》分纂。有《盛京疆域考》已著录。同桂少时从官奉天,后宦游东北多年。是书成于光绪前期,约三万八千字。正文以沈阳故实为主,列有永陵神树、满洲八大姓、八塔山、文溯阁、高丽墓碑、爬犁、冬青、北镇庙、辉发城、女真小字碑等一百零五条词目,并逐条释解。涉及东北有史以来历史、古迹、物产、风俗、人物、著述等内容。书中颇能直斥时弊,如盗贼之原条记“奉省赌风大炽”, 原因是“吏役受其贿”。然失于考证,如谓汉辽东故郡在今辽阳西北。有《辽海丛书》本。
道德经精义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诚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汪氏养性斋刊本、南京红十字会道院精刊本等。1960年萧天石重刊于台北时,易名为《道德经精义》。
魏庆之词话
宋魏庆之撰。魏著诗话集《诗人玉屑》,据黄昇序文所述,成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有二十卷本及二十一卷本,其二十卷本末附词话十四目十五则,二十一卷本末附词话二十二目二十五则。两相比勘,二十卷本缺李易安评、聂冠卿、宇文元质、晏叔原、晁无咎与朱希真、柳耆卿、王逐客、僧惠洪八目。《词话丛编》据二十一卷本辑为《魏庆之词话》。是书征引前贤及时贤著述时,例于文末注明出处,惟东坡《卜算子》、《蝶恋花》二则,只注“词话”二字,未标书名全称,疑为黄昇《中兴词话》。李易安评一则,出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也未注明。是书采摘繁富,但缺少己见。《诗人玉屑》二十卷本,有明武林谢氏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等。二十一卷本,有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校勘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据日本宽永十六年本收入。
秦氏三兄弟
《茶馆》的前身《秦氏三兄弟》。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以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解放前夕四个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直写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 这出戏的第一幕第二场是写清末北京的裕泰茶馆,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茶馆》的第一幕。据说在完成《秦氏三兄弟》初稿的时候,老舍照例与人艺的演员们进行讨论,结果裕泰茶馆一场大获赞赏,有人建议老舍不如把茶馆里的戏写下去,于是有了茶馆里的第二幕与第三幕。所不同的是,原来《秦氏三兄弟》的主人翁秦仲义,到了《茶馆》里只成为众人之一,而秦家其他两兄弟都不见了。
般若心经秘键
般若心经秘键,1卷,日本空海撰。编号二二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