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诃色欲法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辨惑编
元明之际学者谢应芳著,共4卷15篇,另附录1卷(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旨在维护儒家纲常名教,反对崇拜佛教、道教和求神问卜等时俗弊端。《四库全书提要》说,谢氏“因吴俗信鬼神,多拘忌。引古人事迹及先儒议论,一一条析而辨之。”其目的在于“能因风俗而药之,用以开导愚迷,其有益于劝戒。”谢氏认为惑民之说,莫大乎老、释,崇信佛、道有害无益;祈祷鬼神是伤风败俗、费事殚财,违背圣贤古训的异端,要求人们废除神祠。在《死生》篇中,指出死生乃自然之道,非人力所为。不必求神问卜,枉求长生不老。要想长寿,就必须活动、劳动。“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而寿百年。颜子肖然坐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而年不及三十。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禀之于天,非人力所能为。”这些观点,有合理因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代学者曹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明史·曹端传》)
御定星历考原[标点本]
六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命廷臣会议修辑《选择通书》,与《万年历》一起颁行,但二书未能划一,其中尚沿旧说。康熙五十二年(1713),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对曹振圭《历事明原》重为考定,而成本书。本书六卷分六部分:象数考原,年神方位,月事吉神,月事凶神,日时总类,用事恒忌。古来有所谓神煞之说,汉代已经盛行,吉神当值之时办事顺遂,煞神当道则百事不顺,凡出门、动土、买卖、婚媾等等,都有固定的适宜或不宜的日子。本书之主要内容,即定出阴、阳、宜、忌的日时,以为人们参考利用。历代方技家所传不一,辗转附益,越讲越繁,本书删汰诸家鄙陋繁琐之说,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而括其纲要,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趋利而远害。当然,其中之迷信附会成分极大,不足详辨。今有《四库全书》本行世。
无声戏
清代拟话本小说集。12回。李渔撰。卷首有伪斋主人序,有插图。此书原分前、后二集。刊刻于顺治年间的《无声戏二集》(即后集)已佚,今存前集(即一集),每回演一故事。今仅存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抄本。《无声戏一集》中的第一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演述阙生娶三美女事。第二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演述明正德时清官知府为蒋瑜、何氏翻了冤案之事。第三回《改八字苦尽甘来》演述明代成化时皂隶蒋成事。第四回《失千金祸因福至》演述弘治时杨百万飘洋致富及放高利贷事。第五回《女陈平计生七出》,叙崇祯间陕西武功县民妇耿二娘事。第六回《男孟母教合三迁》叙嘉靖时许葳好男色事。第七回《人宿妓穷鬼诉嫖冤》叙正德时山东一义丐轻财仗义事。第八回《鬼输钱活人还赌债》叙嘉靖时苏州王小山因赌而倾家荡产事。第九回《变女为儿菩萨巧》叙万历初泰州盐场灶户施达卿事。第十回《移妻换妾鬼神奇》叙万历时南京富户韩一卿妾妒妻事。第十一回《儿孙弃骸骨奴仆奔丧》叙单龙溪二子因争金互伤而死,义仆百顺厚葬龙溪事。第十二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叙弘治时秀才马镳因友人戏言疑其妻婢,县令包继元为之剖析事。这12个故事都被收进李渔以后编的《连城璧》中,回目作了更改。参看《连城璧》。
正气歌
五古。文天祥作。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作于燕京(今北京)狱中。诗前序文写土牢七种恶浊气味,表明身陷囹圄,全以“浩然正气”为精神支柱战胜险恶环境。全诗分四段。第一段写对“正气”的认识与信念,重点陈述国势危殆时“正气”的表现形态,以暗扣南宋灭亡的现实。第二段列举古代胸怀“正气”之士以自勉,运用三组不同排比,句式错落,节奏急促,形成磅礴语势。第三段议论“正气”的重要性。作者之“正气观”虽未能摆脱封建伦理的束缚,却也远胜于宋儒,因他将道德与正义视为精神力量。末段转叙自身处境,以示“正气”与所仰慕的历史人物对自身的影响,表达决心为国捐躯的精神。诗作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写得大气磅礴,激昂慷慨,苍凉悲壮。诗中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崇高的民族精神,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勉人前行。近人王文濡评此诗:“人间正气,天地中声,可泣鬼神,可开金石。”(《宋元明诗评注读本》)
传习录译解
明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信札集,由门人徐 爱、钱德洪等辑成。上、中、下三卷。上、下卷为与门人论 学问答的语录。中卷为书札,有《答顾东桥书》、《答罗整 庵少宰书》等。全书以问答形式,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菩萨五法忏悔文
一卷,失译。于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五悔各作偈语,盖西土贤圣之撰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