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义章

作者:佚名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卷四,佚名,编号二八〇九。

猜你喜欢的书

南非洲历险记

南非洲历险记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著。全书共23章。英国和俄国两国天文学家组成了一个科学委员会,为了测定米制单位的精确度,来到了南非洲地区进行测量演算。由于双方领导人各自的利益和嫉妒,导致合作终止。他们各执一摊,开始了艰险的工作历程。在荒凉的非洲内陆,他们受到了当地土著人的攻击,他们能逃脱吃人族的追捕,完成他们的使命吗?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道教内丹经书。一卷,作者不详。大约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经中主张修炼了身应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起一念,万事俱忘,一心内守。经中重点讲性定命住,性命双修的道理。述内丹术,重性命双修、守真一、常清静,求全真。

易纬乾元序制记

易纬乾元序制记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乾元序制记》。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书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元序制记》,《后汉书注》‘七纬’名,并无其目。马氏《经籍考》始见一卷,陈振孙疑为后世术士附益之书。今考此篇首简,‘文王比隆兴始霸’云云,孔颖达《诗疏》引之,作《是类谋》;《疏》又引《坤灵图》‘法地之瑞’云云,今《坤灵图》亦无其文,而与此篇文义相合。又《隋书·王劭传》引《坤灵图》‘泰姓商名宫’之文,亦在此篇。至其所言风雨寒温消息之术,乃与《稽览图》相近。疑本古纬所无,而后人于各纬中分析以成此书者。晁公武谓其本出于李淑,当亦唐、宋间人所妄题耳。”

唐诗杂论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收录作者有关唐诗的评论及考据文章九篇。《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三篇探讨初唐诗风的转变,从唐初宫体的沿袭六朝,经王、杨、卢、骆对旧体制的破坏和新体制的建设,以至刘希夷、张若虚完成诗歌境界的升华,为一百来年唐诗的演进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体现着环环相生、有机相联的内在逻辑,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孟浩然》、《贾岛》两篇论作家,除对其诗风的清淡和清冷有相当准确且富于诗意的概括外,还把问题提到更高的历史层面,如联系宋末“四灵”、明末竟陵派、清末“同光体”,以说明每个朝代“在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因而“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见《贾岛》)。这都体现了闻氏作为诗人的慧心和史家的卓识。《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两篇属考据文字,前者有不少新见,后者则属于开创性的力作,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素养与深厚的学植。此外,《杜甫》作为一篇未完成的传记文学,写来笔意灵动,神形俱现;《英译李太白诗》是对小畑薰良用英语翻译《李白诗集》所作的批评,兼及中英两种语言和诗体的比较,亦资参考。此书因包含深刻的历史观念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一直受到人们推重。原书作者生前未加出版,1948年辑入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第四卷,1956年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单行。

论语集说 [标点本]

论语集说 [标点本]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释“攻乎异端”,谓攻为攻击,害为反贻吾道之害。“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谓知鲁之僭禘则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难治。“无所取材”,谓无所取桴材。释“不有祝鮀之佞”(《雍也》)三句,谓美色尚不足以免祸,唯口才乃可免。释“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谓《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于齐国。释“五十以学《易》”(《述而》),谓夫子是时年未五十,故云加年。释“不恒其德”一节,谓别为一章。谓“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为子路之言。又谓“有马者借人乘之”即史之阙文。“太师挚适齐”一章,谓鲁君荒于女乐,故乐官散去。所释均可备一说。其诠释简明,体例清整。但其中亦有牵强穿凿之处。有《通志堂经解》本、《奥东书局刊本》等,又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

梵志阿颰经

梵志阿颰经

具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阿摩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