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六气感证要义
温病类著作。清周岩撰。一卷。岩字伯度。另有 《本草思辨录》 已著录。是书撰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依次论述: 风、中风、寒、中寒、暑、风温、湿、风湿、湿温、燥、火等多种病证。周氏认为外感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编撰于一帙。于六气的每一外感病证,先集诸说,广引 《伤寒论》及诸贤所论。次方解,参以个人心得阐明脉、因、证、治。纲目清楚,内容简约。于治疗四时外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光绪二十四年古越存济堂石印本及一九三六年 《珍本医书集成》 本等。
天老神光经
一卷。题“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修”。前有李靖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上表。但《唐志》不见著录。《通志》著录为蔡登撰。《宋志》著录为苏登撰。是知李靖盖为依托之名。此乃察“神光”, 以占验休咎吉凶祸福之书。主张欲知休咎当观察北斗辅星,见之则吉。天阴不见,就只能视“神光”。所谓“神光”, 即在人眼中, 以指刺目眥,则可遥见辅星。每个人头上亦有光,黄或赤光而成圆形的,此人有德有喜。光青白者为奸人,黑光者为贼人。又述人之耳鸣、鼻臭亦主吉凶。书末有“禹步法”、“先玄图”等。收入《道藏》第578册。
玉镜新谭
朱长祚撰。书中记述了阉党专擅作恶的经过,汇辑有关诏令及《诛逆爰书》,因之此书又名《逆珰事略》。全书10卷,析为32类。每类均先叙其事,后节抄或迻移有关诏令奏疏。“录用章奏,字字俱从邸报、邮传,不敢窜易一字以欺人”。书中卷8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客、魏一案的勘审过程,从《会勘》、《籍没》、《遣戍》、《投缳》等章节中可见。卷8、卷10保存了《诛逆爱书》及其他有关文件,均系他书所不载或语焉不详。如卷3《称颂》中记阉党对魏竖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九千岁》云:“询知恶党之私呼魏忠贤也,除崔呈秀直呼为亲父外,其余皆以‘九千岁’呼之者,其语何语耶?”卷6有《缇骑》条,记锦衣厂卫的暴虐横行:“逆珰魏忠贤,势成嵎虎,其难下矣。辅党益众,潜谋愈大,毕欲诛锄忤己者。创自门户陷人,始以削夺去,既而风影诏狱,于是矫旨,缇骑四出矣。”由于此书中记有明末辽东锦宁之战,文中有“奴酋”、“酋首”、“夷”等字眼,语涉清廷忌讳,此书被列为禁书。其体例正如《凡例》所言: “是编虽曰逆珰事略,然忠臣义士,直言谠论,无不毕具”。 “惟一人一事而汇为三十二类,每类先叙事,后引疏中语,足为奸人针砭,可堪救时良剂者采焉。”其取材与宗旨大致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中兴圣烈传》相同。
禁火葬录
本书收集的同治年间翰林钱宝廉根据石门县举人所反映的嘉兴地区土民进行火葬的情况而向清廷上折,奏请出示严禁,清廷据折饬令地方官出示晓禁的资料。清朝以满族统治为主,满俗亦习火葬,清初仍然沿用,至中期则一改旧例,严禁火葬,且诉诸礼法,这是满族汉化的标志之一。尽管政府颁布礼法,并鼓励设立义冢,火葬之风并未杜绝,这说明,葬俗不只是伦理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人口、土地、社会意识、社会治安、宗教信仰等方面。该资料对研究近代社会史、文化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有浙湖最乐斋善书坊光绪乙酉(1885年)重刻板,现据同善斋善书坊光绪丙戌(1886年)重刻藏板整理。原书藏于南京图书馆。
二隐谧禅师语录
明代行谧禅师的语录。凡十卷。明·行谧说,清·超巨、超秀等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六十二册。其生前历住各刹时之语录,及行实、杂着等,由嗣法弟子超巨、超秀等编集而成此语录。本书共分十卷。卷一为行谧住法祥禅寺及栖真禅寺时之语录。卷二为再住法祥禅寺及住大明禅寺时之语录。卷三为住法忍禅寺时之语录。卷四为住保安禅寺时之语录。卷五则为小参及示众。卷六包含示众、法语及拈颂。卷七为举古、别古、代古和机缘。卷八拈古。卷九颂古。卷十包括源流杂偈、启、书及杂着。全书卷前收录三篇序文,分别由清代的察尼、曹勋和周正儒所撰写。卷末并附录周正儒所撰《二隐谧禅师塔铭》一篇。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长灵和尚语录。宋代僧长灵守卓撰,无示介谌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集录长灵守卓住舒州甘露禅院及庐州资福禅院之拈香祝、上堂语。附录垂语百则一卷,又作室中百问,系回答学人所问而作之偈颂、拈古、赞、真赞等。卷末并附行状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