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他译本)
作者:佚名
在玄奘译出前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旧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旧传为鸠摩罗什译。现存异译本6种:1、唐法月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唐般若、利言等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唐法成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5、敦煌发现译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宋施护译《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最早的英译本是毕尔(Samuel Beal)于1864年依玄奘汉译本所译。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于1884年将梵文本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并首次将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英文传至欧美国家。1894年,马克斯·缪勒重将本经译成英文并编入《东方圣书》。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订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并译成英文。
猜你喜欢的书
彭惠安集
十卷。明彭韶撰。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从吾滞稿》十二卷。彭韶正色立朝,岿然耆旧。其文虽治台阁之体,而醇深雅正,具有根柢,不同于神瘠而貌腴。此集初名《从吾滞稿》。嘉靖中重刊,乃改题此名。然据郑岳原序,已有遗稿散佚之语。则似己非其旧本,故所收诗仅十余首。如《明诗综》载其临江词一篇,指斥东里,慷慨激烈,足起顽懦,而此集不载。又莆风《清籁集》载其诗十五首,亦半从他书录入。是掇拾散失,尚多未尽。特赖此一编,幸不至于全佚,是则校刊者之功。彭韶之风节虽不藉文章以传,然文章亦足以不朽。至其巡视浙江,兼理盐法,怜鼋户之苦,绘八图上进,各系以诗。具有元结舂陵行、郑侠流民图之意,又不仅以词采工拙论。四库已存目。
姑溪居士文集
诗文别集。北宋李之仪撰。五十卷,后集二十卷。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入定州幕府,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后因事居姑苏。以词着名元祐间。另有《姑溪词》。前集五十卷为乾道三年(1167)吴芾所编。后集二十卷,亦宋佚名氏所编。前集诗十一卷,含赋、古体诗、七律、五律、绝句、挽词等三百三十五首;词曲三卷,九十四首;文三十六卷,含赞、铭、表、启、书、手简、序、记、题跋、祭文、青词、墓志铭等计六百〇六篇。后集凡诗词十三卷,收各体诗三百十四首,文七卷,收各体文九十三篇。前后集计收诗六百四十首,词曲百〇三阙,赋二篇,文六百九十九篇〇之仪于尺牍尤工,东坡极称之。其文皆神锋俊逸,颇具苏轼体魄。其诗名稍逊于黄庭坚、陈师道,然亦笔力雄厚,轩豁磊落。尤长于淡语、情语、景语。《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至今被传诵。有《丛书集成初编》据《奥雅堂丛书》本排印本。另有《四库全书》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乾隆万泉县志
八卷, 清毕宿焘修,张史笔纂。宿焘,字溥幼。山东文登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八年知万泉县,二十三年升泽州府同知。史笔,万泉人。乾隆十七年举人,拣选知县。是志修于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夏,约十万字,盖增修康熙瞿志,体例分类不变。星野、寺观、流寓、仙释内容没有变化,疆域、山川、赋税、徭役、土产、民风、城池、公署等目略有增改。选举、孝义、节烈、艺文增加内容较多。是志贡赋论曰是县田亩多在山岗沙碛,无溪河灌溉之利,如遇天灾,人逃土荒。艺文目收史笔《邑侯毕公格神捕盗四境乂安为文以记其事并歌》、郭带淮《邑侯毕公决狱记略》两文分别记载了毕氏捕丁绪子和辩别王二案情的事迹。雍正四年(1726)范韩度“详革河伕德政记”,载万泉供盐池之役,每年春秋二次至四次,每次出丁少则一、二千,多则三、四千,几乎全县出动,有误农时,百姓为苦,知县杜能忠力请除去。有乾隆二十三年刻本。省图、山大图藏。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古今纪要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有别于纪传、编年或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别史类。此书每朝每帝先以事目的方式概述帝王的事功,然后列出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臣僚,简述他们的事迹,并对每人的功过进行品评,如第2卷汉高祖一朝,评张良说:“本战国策士资质,一时最优。”评陈平说:“奸诈小人,……误汉极多,汉初罪魁。”评叔孙通说:“采秦仪制礼、立原庙、进大猾,只谏易太子一事正”。这些史评是该书最值得一读的内容,作者不囿于前代史籍的定论,往往别出机杼,自成一说,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史识。第17卷以下是宋代的部分,每朝臣僚分为策士、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儒学、文艺、隐逸、外戚、宦官等类,所记诸臣事迹较前代为详,但只是客观叙事,而不加品题,这是因为时代太近,是非恩怨难协众意的缘故。但北宋部分记载的某些人物生平可与史传相参考,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提要》称此书“词约事该,颇有条贯”,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老舍自传
徐德明编。1995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为该社“名人自传丛书”之一。摘选老舍的自述性文字(包括散文、书信、诗作等)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删节、组合,分8章按年代顺序展示了老舍的一生。附录有舒乙的《再谈老舍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