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中径又径

作者:张师诚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四卷,清张师诚著并序,许淨中序,首录清代诸帝诗文。

张师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豫章文集

豫章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17卷。罗从彦撰。元代曹道振编。曹道振序称:“郡人许源堂刻其遗集五卷,近得邑人吴绍宗稿,厘为一十三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凡一十八卷。”一般著录本书时,不计入1卷年谱,所以都称为17卷。《四库全书》辑入明代成化间张泰重刻本,此书卷1为经解,但有目无文,卷2至卷9为《遵尧录》,卷10为《二程先生语录》,卷11、卷12为杂著,卷13为诗,卷14至卷16为有关作者生平著作的资料,卷17为外集,则录其生平交游所作祭文、书信等。卷首列张泰序及作者年谱,书后附谢鸾跋。北京图书馆除藏有明张泰刻本,尚有明成化年间冯孜刻本、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罗应斗刻本、明元季恭刻本等。清代康熙间张伯行重编《罗豫章先生文集》10卷,仅录作者诗文,卷首载张伯行、明代柯潜、宋代欧阳佑序,《宋史》本传及作者年谱。作者传世之作多为经世致用、传道讲学的学术著作,诗仅20余首,且多带有浓重的道学气息。

夏小正

夏小正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观象授时的过渡阶段的情况。一般认为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末叶之间(也可能为春秋前期杞国人或春秋时居夏代领域沿用夏时者所作),其中所记各月的星象,只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观测的,证明本书的一部分内容确实是夏代流传下来的。至汉代,《夏小正》成为《大戴礼记》 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始别为一卷。宋傅崧卿撰《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加以整理和注释,以正文居前,每月各为一篇。后人研究《夏小正》的著述很多,如任兆麟《夏小正注》,程鸿诒《夏小正集说》,黄模 《夏小正分笺》,而以洪震煊《夏小正疏义》最便阅读。

石屏词

石屏词

一卷。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 (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望江南· 自嘲》有句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是戴复古论诗之作,从中亦可见出其宗旨。作词上,他以诗为词,时出新意,其词工整自然,豪健奔放,不作蹈袭之语,导源于苏、辛而能自具一格。如《满江红·赤壁怀古》,豪情壮采,精妙处不让苏东坡。《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有句云:“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可谓南渡词人中之佼佼者。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黄丕烈影抄宋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年间刊本,天一阁藏抄本,《四库全书》本,双照楼影印本等。《全宋词》亦收其词四十三首。

花间集

花间集

最早的文人词选集。 选录晚唐五代词五百首,分为十卷。编选者赵崇祚是后蜀宫廷文人,作序者欧阳炯是后蜀宰相,后随国君孟昶降宋,为翰林学士。《花间集》 中十八位作者,除了温庭筠、皇甫松是晚唐诗人,和凝是北汉宰相,张泌是南唐词人,其他都是蜀中文人。不过,《花间集》并非某地词家的总集,而是一个风格流派的专集,这个流派以男女艳情或别绪离愁为中心,在语言上追求艳丽精美、绵密柔媚的风格,后代就称其为 “花间派”。“花间” 一词的含义,古今是相同的,隐喻男女之事。无独有偶,1900年发现的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其中主要也是歌咏男女相思。事实上,男女之情是古今流行歌曲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是,敦煌曲子词是民间流行歌曲,《花间集》是贵族文人的流行歌曲,讲究含蓄、典雅,类似齐梁之间的宫体诗。从正统的文学观念看,这种 “卿卿我我”的歌咏 “格调” 低下,不足以感发人之善心; 尤其是君臣沉湎于声色之中,更是亡国的征兆。但是,《花间集》却并没有随着后蜀亡国而失传,恰恰相反,这部“香艳” 的词集不但风靡北宋,而且流传到现代。一些 “格调” 很高的词选都被时间之流淘汰,或者少有人问津,《花间集》却成了传世之作。这倒是值得玩味的现象。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一卷,失译,日本净严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或云大随求八印法。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一卷,明佚名,慧日抄写回向,内题孔雀尊经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