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心论

作者:佚名
方便心论

全一卷。后魏吉迦夜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述说因明论理之纲要,以为分别善恶正邪之方便。分明造论、明负处、辩正论、相应等四品。宋、元、明三本均谓本论为龙树所造,然高丽本与各经录中,皆未载其名。

猜你喜欢的书

沙溪集

沙溪集

明代诗文别集。孙绪(字诚甫,号沙溪)著。四库著录是集,凡23卷,文8卷,赋1卷,杂著1卷,《无用闲谈》6卷,诗7卷。其所依据的底本是与马中锡《东田集》合刊者,《四库全书》编者认为其“学问笔力皆胜中锡”,所以将此集著录正目,将马中锡《东田集》放其存目中。集中《无用闲谈》论文、论诗较有识见。他反对模拟:“大抵文章与时高下,人之才力,亦各不同。今人之不能为秦、汉、战国,犹秦、汉、战国之不能为六经也。世之文士,往往尺寸步骤,影响謦咳,晦涩险深,破体难读。”并说:“至魏晋李杜之诗,秦汉之文,即拱手降服,惟恐不及,问其所以为佳,茫然四顾,不取必于心,而徒论世之先后。学之卤莽,一至于此。”至于其诗文创作,《四库全书》编者评其文“沉著有健气”。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沙溪,瀛州才子,所作清新典丽,足以名世。”但其有些文章时犯知识性错误,王士禛《池北偶谈》曾摘其误以五代王祚事为彭时事。其人过早离世,未能尽展其才。从总体看,他的诗文成就并不如马中锡,这是《四库全书》编者往往不能从文学角度审视别集的缘故。

法句经白话文

法句经白话文

一译《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钵经》、《昙钵偈》等。古印度法救撰,三国吴竺将炎和支谦译。二卷,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十二部经,四阿含中的偈颂,分类编集而成,在古印度被作为佛教初学者的入门读物。汉文异译本有北宋天息灾译《法集要颂经》。又, 巴利文本有二十六品, 四百二十三偈, 收在巴利文三藏《小部》中,至今仍为南传佛教信徒的必读书。藏译本为三十三品。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九,

解深密经疏

解深密经疏

佛典注疏。唐圆测撰。十卷(或四十卷)。约成于唐玄奘逝世(664)后不久,为圆测仅存的主要著作。是玄奘译《解深密经》的注释书。释经分为四门:教兴题目、辨经宗体、显所依为、依文正释。注释主要援引真谛译《解节经记》、《摄大乘论释》及玄奘译《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其中卷十(或卷三十五)以后之疏文缺佚,但在藏文《丹珠尔》中保存有完整的译本,今人欢空从藏文迻译成汉文补齐。日人稻叶正就亦曾译自藏文本,补足此缺佚部分。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1卷,清超远说,海阔等录。收入序、上堂、小参、早参、晚参、入室、勘验、拈古、颂古、赞、佛事、杂著、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良价(807—869),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故编集情况不明。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