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往生集

作者:珍海
决定往生集

日本三论宗珍海撰。述念佛行者决定往生之义。分为教文、道理、信心等三大纲。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教文部分,引观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起信论之说,谓既已决定,勿复犹豫,已云即生,则非别时意。道理部分,谓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凡愚愿生者,即得往生,此乃因小而果大,内外缘起之常理。信心部分,于信心决定中,开立果决定、因决定、缘决定三种。后更分此三决定为十门,即依报决定、正果决定、升道决定、种子决定、修因决定、除障决定、事缘决定、弘誓决定、摄取决定、圆满决定;此十门中,初三为果,次三为因,再次三为缘,后一为释。此书并引用慧远、吉藏、窥基、道绰、善导、怀感等诸师之疏释。

猜你喜欢的书

少村漫稿

少村漫稿

《少村漫稿》分为上、下卷,上卷为诗,有七言诗165首,五言诗64首,绝句68首,古风15首,续刻诗有39首;下卷为文,计90篇。遗憾的是,此书木刻板失落和蠹蛀脱版较多,经初步考证,上卷脱版9版(每版为两半页),下卷脱版20版,特别在续刻中脱落二版,是廷用被俘返家后的作品,内容价值较多,失去甚为可惜。 此书内容大致是写他早年官宦经历与应酬,最有价值的是晚年一些文章与诗句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陶弘景时即有两种,一为大卷,一为三十九章。今《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存三种《大洞真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为宋末元初传本;《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本,当为茅山宗坛本;《大洞玉经》二卷,太玄赵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为真传本。该书第一卷为“诵经玉诀”,述修炼者诵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礼仪,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图》,着重存思五方之气,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为“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临修炼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诵《大洞玉经》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请其护卫。全书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认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只要存养自己神气,吟咏宝章,则神真下降,与身中神气混融,终获长生不死之道。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炼养方法,是《黄庭经》的延伸,对我们研究上清经系,上清派历史及道教炼养学说都有一定意义。注本有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有商志传

有商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商志传》,一名《有商传》。四卷十二回。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稽古堂刊《夏商合传》本,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夏商合传》。叙商朝兴亡故事。据书叙,商汤至纣,前后十五帝,几经盛衰而复兴。汤用伊尹、莱朱,天下大治。其子太甲即位,初甚暴虐,放伊尹而终悔悟。六传而至太戊,政复衰微,伊尹之子伊陟教以勤政爱民之道,由是复兴,如是者三。其间插叙西岐之兴,四夷侵扰。盘庚迁殷,数传而至纣,宠幸妲己而乱政,暴虐无道,终致覆国,超过全书四分之三的内容为虚实参半。是书明刊本已佚。今传有清嘉庆间稽古堂《夏商志传》合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当为覆明刻本。所题钟伯敬编辑,当系伪托。

般若心经述义

般若心经述义

般若心经述义,1卷,日本智光撰。编号二二零二。

佛说大乘僧伽吒法义经卷

佛说大乘僧伽吒法义经卷

佛说大乘僧伽吒法义经,七卷,宋金总持等译。存三卷。

毗尼心经

毗尼心经

亦称《毗尼心》。佛教律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本书以《四分律》为主,结合《十诵律》、《五分律》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佛教戒律的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学戒法第一;师徒法第二;众僧法第三;行道忏悔法第四;行道修善法第五;发道资缘法第六;信施檀越法第七;护持法藏法第八。对与戒律有关的主要术语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是研究佛教戒律的重要资料。在“护持法藏法”中提出印验小乘教的三法印、印验通教大乘的四法印与印验通宗大乘的五法印,为佛教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本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1934年,北平佛经流通处出版过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