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

作者:佚名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礼佛菩萨名号,及忏悔发愿文。

猜你喜欢的书

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该剧首版于1597年。该剧讲述了一个不称职的国王的故事,以及他第一次面临人的身份时的极大痛苦。《理查二世》也是关于亨利·波林勃洛克的故事,他攫取了王冠因而不再清白。他以为,鉴于理查犯有该隐之罪,所以自己可以净化被理查玷污的王座。但是,为了建立他的统治,他不得不犯理查同样的罪。他并未变成神,却变成一个谋杀者。他这个国王因而再也不可能是理查意义上的国王。

论书表

论书表

南朝宋虞龢著。1卷,叙二王书事,搜访名迹情形及所得字数,编次二王、羊欣等人书事,另有文房用具的使用等等,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道德经》换鹅、掣笔不脱等遗闻佚事,成为书林佳话,久为传颂。有《法书要录》本、《墨池编》本等等。

台湾诗钞

台湾诗钞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诗所

诗所

八卷,清李光地著。此书大旨不主训诂名物,而以推求《诗》意、涵泳文句,得其美刺之旨为止。又不旁征事迹,必求其人以实之。并以为西周篇什之诗,不应寥寥;“二南”之中,有文王、武王以后诗;“风”、“雅”之中,多东迁以前诗;对《小序》所言姓名,多废而不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间意测者多,考证者少。如谓‘有女怀春’为祀高禖,则附会古义;谓‘有扁斯石’,扁字从户、从册,古者额书于户曰扁,以石为之,亦近于穿凿字说。在光地所注诸经之中,较为次乘。然光地邃于经术,见理终深。其所诠释,多能得兴观群怨之旨。他如郑、卫之录淫诗,引《春秋》之书乱臣贼子为之,证《楚茨》以下为《豳雅》,《载芟》以下为《豳颂》。引《豳风》之后附《鸱鸮》诸篇,以释《豳雅》后有《瞻洛》诸诗,《豳颂》后有《酌》、《恒》诸诗之疑。其言皆明白切实,足阐朱子未尽之义。亦非近代讲章、揣骨听声者所可及也。”今存《四库全书》。

奋迅王问经

奋迅王问经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与《自在王菩萨经》同本

大庄严经论

大庄严经论

亦称《大庄严论经》、《大庄严论》、《大庄严经》等。佛教论典。古印度马鸣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五卷。由九十一章组成,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寓言故事、史传故事、譬喻、因缘谈等等,主题是关于佛教的种种宗教实践问题,诸如佛塔崇拜、持戒、布施、闻法求道、忍辱精进、少欲知足、禅定见谛、供养尊长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公元前后佛教教团生活及修行实践的重要材料。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