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卡夫卡传
这是卡夫卡的密友。奥地利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卡夫卡是一个文学上的迷,一个文学上的奇迹。他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半个世纪以前,他的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他的经历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医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书小史
十卷。宋陈思撰。该书以历代书家小传纂次成帙。书前有咸淳丁卯 (1267)天台谢愈修序,称陈思“趣向之雅,编类之勤,可谓不苟于用心”。书中所载,自伏牺迄于五代。凡纪一卷,载帝王五十一人,起于太昊伏牺,迄于宋顺宗。人物传共九卷,其首为皇后、皇妃十人,诸女十三人,诸王二十七人,次则以夏商周三代、秦、汉为卷三,收四十一人。以魏、吴、蜀、晋(多为西晋)为卷四,收五十九人。以晋(多东晋)成卷五,收六十人。晋、宋、齐为卷六,收七十九人。梁、陈为卷七,收五十人。后魏、北齐、后周、隋为卷八,收六十八人。唐为卷九十,收一百二十人,其后亦包括五代及宋人。自卷三至卷九凡收四百七十人左右,而其正文前“提要”则言及自苍颉至郭忠恕凡四百三十人,与正文不符。是编中间义例亦有未善之处,如闺秀一门,自宜依史例安排在书末,而陈思却将其列于后妃与诸王之间。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八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陈思因此便将之采入书中,显得泛滥,还不及《书苑菁华》详密。只是作者陈氏排比荟粹,用力辛勤。况自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后,品录画家者多,品录书家者少。陈思“订证名帖,饱窥异书”(《书小史原序》),编汇斯篇,颇可为考古者检阅之辅助,故该书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宋刊本四卷、汲古阁钞补前六卷、《八千卷楼》有影宋钞本、又红印刊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太上浩元经
经名:太上浩元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本文类。老君教人吐故纳新,保营三宫精神。
海角遗编
清抄本《海角遗编》序书影清抄本《海角遗编》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时事小说。又名《海角遗篇》、《海角遗篇全传》、《七峰遗编》。两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作者七峰樵道人,明末清初人,真实姓名无考。成书于清顺治五年(1648)。书叙顺治2年(1645)清兵攻占常熟事。
石林诗话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王安石,而不满欧阳修、 苏轼诸人。 有《历代诗话》本。此书研究唐诗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杜上。作者对杜诗尤所钟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谓《病柏》、《病桔》、《枯楠》“皆兴当时事”,“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言风,唯此公为然。”指出杜诗反映现实,寄托深远,继承了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同时对杜诗的艺术性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据书末跋语,撰于清顺治四年(1647)。书分两段。先依智“五重玄义”法总述经义,即释名、辨体、明宗、明力用、教相,指出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以实相为正体;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为大乘菩萨藏所摄。第二段是依文释义,分序、正宗、流通三分。此三分又可名为“初善”、“中善”、“后善”。在正宗分中,以“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释文先举经文原句,然后逐次解释。此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今仅见于《嘉兴藏·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