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择地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清静经图注
混然子王道渊 纂图,水精子增注。清同治十一年余明善重刻本。
虾球传
长篇小说。黄谷柳著。1947年至1948年间连载于香港《华商报》,随后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三部出版单行本。小说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虾球原是香港丝厂小工,因工厂停产,当小贩又无法谋生而离家流浪。他当过流氓的“马仔”,又被流氓土匪头目鳄鱼头所收用,曾参与“爆仓”抢劫,进过监狱,参加过扒手集因,甚至亲手偷了父亲在海外做十五年苦工所积下的血汗钱,终于痛苦醒悟,决心回大陆寻找游击队员丁大哥。在途中,他被抓做壮丁,逃出后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中拿性命去赌博,并再次上过鳄鱼头的当,差点丢了命。经历千难万险,虾球终于参加了游击队,后打入鳄鱼头部队,为分化、击溃这支土匪武装立下功劳。通过虾球的经历,作品揭示了半殖民地化的南中国糜烂、腐朽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华南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从而形象地显示了一个真理:城市底层的劳苦群众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清除旧社会的污垢,获取自由的新生。整部小说既有章回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南国的地方色彩;作者运用广东和香港的方言,对港澳、广州等地的都市生活和市民阶层风俗人情作了传神的描绘,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别开生面。
易卜生主义
胡适著。原载1918年6月《新青年》4卷6期,收入《胡适文存》卷四。认为易卜生最可代表19世纪欧洲个人主义的精华。“易卜生主义”就是无论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易卜生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你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不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把这种人生观称之为“最健全的个人主义”。只有自己成器,才能有益于社会;只有铸就了自由独立的人格,才会特立独行,敢向恶势力作战。他后来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仍对易卜生主义给予很高评价,号召青少年培养18、19世纪易卜生主义的人生观,他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宣扬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于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有其积极意义。
宋高僧传选译
《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或《高僧传三集》。称《宋高僧传》者,盖因编纂者赞宁系北宋之僧人,故名。若就收录之对象言,所收者多为唐、五代之高僧,因此之故,近人杨文会认为称《宋高僧传》颇不妥,遂改之为《高僧传三集》。本书之体例、结构,一如《唐高僧传》。全书亦分为十科:一译经,卷一至卷三,共三卷;二义解,卷四至卷七,共四卷;三习禅,卷八至卷十三,共六卷;四明律,卷十四至卷十六,共三卷;五护法,卷十七,一卷;六感通,卷十八至卷二十二,共五卷;七遗身,卷二十三,一卷;八读诵,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共二卷;九兴福,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共三卷;十杂科,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共二卷。
如来师子吼经
梵名Sim!ha -na^dika-su^tra 。全一卷。佛陀扇多(梵Buddhas/a^nta )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经义强调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智’为不可外求而应由内求者,由是说明自内证之旨趣,可说系保持大乘空观立场之经典。又本经说法地点于日月宫中胜藏殿,且与会大众之人数超乎寻常,此亦为本经特点之一。本经之异译本有大方广师子吼经,为地婆诃罗于唐永隆元年(680)译出。本经现仍存有西藏译本。
白国因由
清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圣元寺僧寂裕刊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一卷。通篇内容为宗教神话,主要记唐南诏时佛教观音菩萨十八化,开辟大理地区之事。材料源于《自古通记》(白文,已佚)、《纪古滇说集》、《南诏野史》(万历)、《云南通志》等书和有关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