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自守意经

作者:佚名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

猜你喜欢的书

父与子

父与子

长篇小说。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小说描写19世纪5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个平民出身的青年医生,他随他的同学阿尔卡狄到乡下的家里做客。他们抵达后的第二天,便展开了两代人的对立。巴扎洛夫憎恨阿尔卡狄的叔父巴威尔和父亲尼古拉用自由主义进步的幌子,坚持贵族地主的生活方式,维护摇摇欲坠的贵族特权,致使他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尼古拉感叹自己已被儿子的时代遗弃,而阿尔卡狄又因父亲以排除偏见的宽大胸怀来包容他,而觉得羞愧,原谅了父亲和女管家的态度。由于巴扎洛夫的平民气质,使佣人们对他产生好感,但他和巴威尔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后来,巴扎洛夫离开了乡间,到了省城,应有钱的寡妇阿金左娃的邀请,到她的庄园做客。阿金左娃的美丽与自信,强烈地吸引着一向把恋爱视为愚蠢游戏的巴扎洛夫,他无法抑制心中的热情,向阿金左娃表明了爱意,尽管阿金左娃的心也因他而迷乱,但理智终于战胜了感情,拒绝了巴扎洛夫。巴扎洛夫带着失恋的苦闷情绪,回到了乡下父母身边,但双亲殷勤地呵护,却反而使他更加心烦并再次离开了家,又回到了阿尔卡狄的家,并开始进行热爱的科学实验。但不幸的是,巴扎洛夫和巴威尔又发生了争吵,并差一点决斗,巴扎洛夫再次整装回了老家。回到家乡后,巴扎洛夫开始行医,在一次解剖尸体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并感染,患了绝症。就在巴扎洛夫死期将近之日,阿金左娃带着医生来到了他的身边。巴扎洛夫是19世纪60年代的以科学代替神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的典型人物,但他远离人民,思想上实际是个虚无主义者。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金元时道士王吉昌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之注解。注文以七绝颂诗体写成。逐句解说经义。大抵以性命双修为宗旨,宣扬清静修心,并涉及内丹惨炼。其说本于全真教义。

摄生总要

摄生总要

明·洪基辑。收有《摄生秘剖》4卷,《陈希夷房中玄机中萃纂要》 (又名《房中奇术》) 2卷,及《精订摄生种子秘剖》2卷。后附“继嗣珍宝”、“金精直指”,以介绍嗣育、房中内容为主。现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刊巾箱本。

葬书

葬书

古代堪舆术书。旧本题晋郭璞撰。一卷。论葬事的宜忌。被堪舆家尊为“葬经”。书中所说的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诸条,为“风水”之说所本。《四库全书总目》:“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芜杂,为删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吴澄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纯者为内篇,精粗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

百正集

百正集

诗别集。南宋末连文凤撰。三卷。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属福建)人。入元,改姓名为罗公福,为“月泉吟社”中人,相传:至元二十三年,吴渭邀谢翱、文凤等,举月泉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余首,文凤名列第一,余未详。其集久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成是编,厘为三卷。卷一、二为诸体诗百余首,卷三为赋三篇,序、记各二篇,说、传各一篇。《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观其所佛,大抵清切流丽, 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矱”。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六条。见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四库辑本别辑拾遗》下册。

智者大师别传

智者大师别传

全一卷。隋代灌顶(561~632)撰。又作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系以编年体记述智者大师智顗之行状。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智顗集天台宗之大成,灌顶则为天台法门之继承者,为智顗门下第一弟子。在智顗之传记中,本书撰著年代最早,记述亦极为详细,故广受重视,与国清百录同为有关智顗行迹之最重要资料。道宣所着续高僧传中之智顗传,即承继本书而来,二者略有出入,可互补不足。关于智顗之资料,另有宋代昙昭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注一卷及志磐之佛祖统纪智顗传。又据国清百录序所载,渚宫之法论、会稽之智果等,亦作有智顗之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