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作者:佚名
全一卷。略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唐代佛陀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凡十二章,系佛为文殊师利等十二菩萨说大圆觉之妙理。关于本经之翻译,见开元释教录卷九(大五五·五六五上):‘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等主张雷同。为禅宗常用经典。近代或疑为汉人撰述。盖本经内容所说,多处与首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相同,而首楞严经自古已被疑为伪经,大乘起信论亦被疑为我国撰述者,故本经亦被推断为唐初时之伪撰。本经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宗密之圆觉经大疏三卷、惟悫之圆觉经疏三卷、宋孝宗之御注二卷、行霆之类解八卷、智聪之心镜六卷等。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河东集
文别集。宋柳开(947—1000)撰。十五卷,附录一卷。开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意学韩愈、柳宗元;后改名开,字仲涂,谓“能开圣道之途”,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进士。曾官宋州司寇参军、右赞善大夫、常州及润州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知全州、桂州等地,徙沧州道病死。是集收默书、海说等论著一卷, 自传一卷,论、碑文、书、表、序等十三卷。附录收张景编柳公行状。开为宋代古文运动之先驱,集中《上符兴州书》、《应责》、《汉史扬雄传论》等,反映其反对五代颓靡文风,主张以六经为榜样,提倡古文,宣扬文道合一等理论,为后来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之先声。然其创作实践上成就不高,除《上窦僖察判书》平易而有文采外,大都辞语艰涩。蔡絛《铁围山丛谈》、盛如梓《恕斋丛谈》、王士祯《池北偶谈》,均对其文有评述。有《四库全书》本,《三宋人集》本,《四部丛刊》影旧抄本,题名作《河东先生集》。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作者钱基博,1935年版,书中考镜源流、缕述变迁、介绍版本,尤其可贵的是指出书的具体读法,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经典,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
北轩笔记
元代笔记。1卷。陈世隆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本书卷首有“北轩小传”,可知陈世隆是钱塘人,系宋末书商陈思的从孙。元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死于元末战乱中。所著诗文都已散佚,仅有《宋诗补遗》8卷和本书保存在陶氏家中。小传的作者不详。本书无序跋文字,仅以小传作为代序,书中辑评了远及先秦,近至南宋的遗闻佚事,大多数涉及史事,但也有涉及《庄子》的逸篇等内容的。全书共42则,应是作者读书时的杂感。《四库全书》馆臣对本书评价较高,说:所论“皆援据详明,具有特见。至所载僧静如事,则体杂小说,未免为例不纯,是亦宋以来笔记之积习,不独此书为然。然亦不害其宏旨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22)。除《四库全书》本,本书常见版本尚有《笔记小记大观》本等。
法华开示抄
法华开示抄,二十八卷。日本贞庆撰。编号二一九五。
穰麌梨童女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
洛叉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说洛叉陀罗尼,并谓若受持此陀罗尼,如同持洛叉(十万)诸佛名,可灭无量重罪,得大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