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慧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巽隐集
明代诗文别集。程本立(字原道,号巽隐)著。有嘉靖元年(1522)吴德翼刻本,题“赐进士嘉兴吴昂编辑,同郡庠生马淮校正”。前有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古闽后学林庭昂序。共4卷,卷1、2为诗,卷3、4为文,附录为状略。此刻本《四库全书》馆臣原未见,故说“岁久皆散佚”。其实,这刻本今仍存。万历元年(1573)濮阳棐得遗稿于其裔孙九泽,嘱训导李诗校刊,再次刻印,也是4卷。前面除林序、濮序外,还有弘治十八年(1525)李廷梧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刻本为底本。程本立诗文颇受推重。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建文诸臣,文莫过方希直(孝孺),诗莫过程原道。希直之文,取法昌黎,下亦不失为苏子瞻。原道之诗,刻意杜陵,下亦不失为陈简斋也。”《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本立文章典雅,诗亦深稳朴健,颇近唐音。不但节义为足重,即以词采而论,位置于明初作者之间,亦无愧色。”陈田《明诗纪事》评论说:“明初槜李诗人,首推清江(贝琼),次及巽隐。巽隐诗格浑气遒,七律尤对仗整齐,固当与嶙峋大节,并留天地。”
漳州府志选录
本书不分卷,选自清光绪四年增刊之沈定均等纂修“漳州府志”。“漳志”原编计有建置、星野、疆域、山川、规制、学校、祀典、秩官、赋役、选举、兵纪、宦绩、人物、列女、民风、物产、古迹、艺文、灾祥、纪遗等二十门,都五十卷。本书所选有关台湾史料,分以志地、志事、志人、志文四目编次:其“志地”一篇,取自“兵纪”中明代卫所、营寨及诸游等记载;一以见澎湖在明代海防上之地位,一以知当年倭寇与“海寇”犯漳之行径(后者与郑芝龙有关)。“志事”一篇,节选“灾祥”所附“寇乱”目下所载;上自明嘉靖二十六年佛郎机“番船”进泊浯屿,下讫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破澎湖、入台湾。“志人”一目,系就“宦绩”、“人物”、“列女”及“纪遗”诸门选集;“志文”三篇,选自“艺文”门。后二目所涉,有关于明季“海寇”(主为郑芝龙旧日之伙伴)事,有关于清初闽中唐玉立国及其后郑氏(成功及其子孙)继续抗争事,亦有关于台湾入清以后事。
最后的微笑
现代中篇小说。蒋光慈著。1928年9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作品运用梦境和幻觉的表现手法,描写一个青年工人为复仇而自杀身亡的故事。16岁的王阿贵聪明、好学,他在S纱厂做小工时,报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开设的平民义务学校学习。在共产党员教师沈玉芳和工友李全发的教育和启发下,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后来S埠发生了空前政治大变动,大批工人、群众被杀,沈玉芳、李全发相继被捕,王阿贵也因参加罢工而被厂里开除。回到家里,王阿贵看见害病的父亲和憔悴的母亲,遂生自杀念头。但白天看见的一场蚂蚁混战,使他想到:小蚂蚁被他的同类欺侮了还要拼命地抵抗一下,难道自己“连蚂蚁也不如”?于是,王阿贵产生了强烈的复仇心理。他从保管枪支的工友张应生处偷拿了一把小手枪,通过各种方法,先后杀死了张金魁等4个工头、暗探。最后他被巡捕包围,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用手枪对准自己胸膛,面带胜利的微笑,随枪声倒了下去。
景德镇陶歌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又名《小尉迟 将斗将将鞭认父》。简名《小尉迟》。杂剧剧本。 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剧写尉迟敬德 降唐时,子保林年仅三岁,留在北番,后被番将 刘季真收养,改名刘无敌。既长,武艺绝伦。刘 季真攻唐,命无敌为先锋,单搦敬德出战。敬德 旧仆宇文庆在番中抚无敌成人,临战遂详告真 情,并以昔年敬德所留盔甲钢鞭为证。无敌与 敬德战,佯败至无人处,认了父亲,约定次日缚 刘季真归唐。监军与军师徐懋功因敬德不杀无 敌,疑其叛唐,次日,无敌缚刘季真来降,始释 疑,于是尉迟父子皆受赐加封。今存《脉望馆钞 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京剧《白良 关》(又名《父子会》、《对鞭认子》),亦演此事。
周礼注疏
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著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官之事。西汉不传,东汉有郑众、贾逵(二人从杜子春学礼)、郑兴、马融诸家注说。郑玄融汇众说,集成《周礼注》,简明扼要,使之大行。郑玄肯定此书为周公所作。贾疏在北周沈重《周礼义疏》基础上,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释郑注,于礼乐军赋诸方面引证详赡,说理透彻,为后世所肯定。《四库全书总目》引《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又云“元(玄)于三礼之学本为专门,故所释特精,惟好引纬书,是其一短,……然纬书不尽可据,亦非尽不可据,在审别其是非而已,不必窜易古书也。又好改经字,亦其一失,然所注但日当作某耳,尚不似北宋以后连篇累牍,动辄错简,则亦不必苛责于元(玄)矣。公彦之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按、郑、贾两人为汉唐著名礼学大师,此为早期带有总结性的礼学著作。为研究古制礼俗之重要参考书。此书“隋志”作十二卷,贾疏文繁析为五十卷,新旧唐志并同,今本作四十二卷,不知何人所并。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可参考一九七二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林尹注译《周礼今注今译》一书。一九八五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有此书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