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崖性珽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猎人笔记
著名小说《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优秀作品之一。全书共25个短篇,自1847年起在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小说以俄罗斯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色为衬托,以农民与地主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描绘了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的习俗风貌,展示了在罪恶的农奴制度下人民苦难的生活图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淳朴、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农奴形象,如善于营生的霍尔和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感的卡里纳奇(《霍尔与卡里纳奇》);无师自通的天才歌手雅可夫(《歌唱者》);热情真挚,品德高尚的农家女阿库丽(《幽会》),等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地主贵族肖像,其中有刚愎自用,骄横专制,奢华无度的彼得·伊里奇伯爵(《莓泉》);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举止温文尔雅的恶棍”宾诺奇金(《总管》)等。小说文字流畅而富有音乐性,其充满诗意的笔调,精确地再现了恬静优美的俄罗斯风光,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作品发表之初,其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及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注视,当时的进步思想界称其是对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作品成集出版后引起了沙皇政府和地主贵族的极大恐慌和仇视,作者因此而被沙皇放逐。继《猎人笔记》之后,屠格涅夫除写了许多诗歌,剧本,散文和书简外,还创作了《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
大学教育
本书共收录了蔡元培先生的作品和讲稿43篇。分为北大改革篇、学生篇、教育理念篇、文化篇、世界观篇、生平篇6个篇目,从各个侧面来呈现蔡元培先生开风气之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蔡元培先生被看作中国近代最了不起的大教育家。从本书中,我们有幸能看到他在北大和教育部时期的文字和演讲,看到真实的蔡先生并非某个完美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而是在困难的情形下勉力改革北大,推进了中国教育与学术风气的转变,影响了中国世代学人,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猫苑
清人黄汉仿昔人《虎荟》、《蟹谱》、《蟋蟀经》之例,广为搜辑,博采散见于各种书籍中关于猫的记载而加上颇有见地的按语撰成此书。全书2卷,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门,条分缕析,典故诗文各以类从,可读性很强,当时即有“妙趣横生,无义不备,其传必矣”(张应庚《序》)之誉。此书可以使人增广见识,如卷首先释“猫”字:“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埤雅》猫有苗、茅二音,其名自呼。《本草纲目》”但纵观全书,编者之意,决不仅在于此。如:“前朝大内猫狗皆有官名食俸。中贵养者,常呼猫为老爷。宋牧仲《筠廊偶笔》明万历时,御前最重猫,其为上所怜爱及后妃各宫所蓄者,加至管事职衔。《野获编》”矛头所向,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书中最后一则是:“汉按:近传一官,惟耽曲蘖,不视事,人皆呼为醉猫。或以为诘,则曰:‘我尚廉,无患也。’殊不知权已旁落,下人窃弄威福,其害尤甚于自作孽也。自古故重廉明,若昏而不明,虽廉何补!”作者在这里完全是借题发挥,借此讽刺那些自诩廉洁却纵下作恶的达官显贵。由此看来,该书不只是务于博雅,使人知猫之大有功于世,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堪称一部奇书。
柳树井
北京曲剧。写于1951年。初载1952年1月《说说唱唱》。1952年2月宝文堂书店初版。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4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主人公李招弟从小做了王家的童养媳,后小丈夫又不幸溺毙,招弟受尽了婆婆和小姑的虐待。《婚姻法》颁布后,招弟在于部和群众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婚姻,与意中人结合,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剧本宣传了男女平等、自由婚恋的新观念。
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记载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大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行文简扼谨严,寓带褒贬,称“春秋笔法”,对后世历史著作和散文著作甚有影响。解释《春秋》者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左氏传》相传为鲁左丘明所撰,侧重释其史事。《公羊传》相传为齐公羊高所撰, 《穀梁传》相传为鲁穀梁赤所撰,侧重释其文字体例。《春秋》与三传本来单行,晋以后将其文字分载于各传有关内容之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著名注本有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晋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有《十三经注疏》本。
牧牛图颂
牧牛图颂,一卷,明普明原辑,性音续集并跋,纳信序,袾宏序,超格序,乾隆四十九年了汇刻,与前书及卍续甲十八所载三本皆不同,依善本藏外增入。《牧牛图颂》也叫《十牛图和颂》,今所传本,皆是乾隆间所刻者,陶兰泉氏石印本亦是从乾隆本出,图凡十: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图之下方各附普明禅师颂一篇。末另附十颂,自寻牛至入尘,惟无图,写刻俱精,虽寥寥十许页,而意境无穷。《牧牛图颂》用牧牛和这种连环画形式来譬喻修佛所谓的“调心”过程,图文并茂,配以精辟清新的禅诗,很受时人欢迎,历来坊间翻刻不辍,流传的版本亦较多,但多为单行本行世,历代大藏经中只有刻于明末清初的《嘉兴藏》中将其收入。该藏的《续藏》第57函内即有是书,题签作《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前有“牧牛图序”,“为万历己酉如来诞日后学袜宏谨书”,此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