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作者:法照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亦称《五会念佛颂经观行仪》、《广法事赞》。佛教仪轨书。唐法照撰。三卷。是作念佛法会时所依唱赞之本。作者认为“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为了“依《大无量寿经》五会念佛”,故撰此书。原著三卷,现敦煌遗书存中、下两卷,共录赞文四十六种。中卷首录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后附《阿弥陀佛咒》、《念诵法》及《往生西方记验》。其下有《宝鸟赞》、《观经十六观赞》、《阿弥陀经赞》等十七种赞文。其中在《宝鸟赞》后设《第八赞佛得益门》一章,在第十七段赞文后设《第九化生利物门》、《第十回向发愿门》各一章;最后普劝众生五会念佛,并引各种经文,详述五会念佛的功德。下卷首称系从“《第八赞佛得益门》分出,众等尽须用第三会念佛和之”;然后录《依无量寿观经赞》、《依阿弥陀经赞》、《叹散花供养赞》、《净土五会赞》等二十九种赞文;最后叙述写作此书之时间、地点及回向发愿。本书反映了净土宗流传及其宗教活动的实际情况。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骆丞集

骆丞集

4卷,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命郝云卿编次之。其集新、旧《唐书》皆作10卷,今皆散失。此本为后人裒辑,其注则明给事中颜文选所作,援引疏舛,殆无可取,以《文选》之外别无注本,而其中亦尚有一二可采者,故并录之,以备参考。该集收赋2篇:《荡子从军赋》、《萤火赋》。《荡子从军赋》着重写荡子的军旅生活之苦,也写荡妇闺中相思之情。《萤火赋》写狱中凄苦的生活交织着作者悲愤的情绪。该集有宋蜀本、元刊本、明万历杨为楝刊6卷本、明林绍发刊10卷本、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唐人三家集》本、明张燮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庆丙子秦恩复校刊本、道光己酉骆氏刊本、咸丰三年刊10卷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医医小草

医医小草

医论。清宝辉编。一卷,附一卷。辉字玉珊,自号西湖钓叟,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扬州名医叶子雨门生。曾游历川、广、闽、浙等地,博览古籍。撰有《易知录》、《医籍选》等。认为金元诸家对寒、温、疫三证的治法各有所偏,故撰此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凡十七篇,约万余言。首为精义汇通,论制方用药之法。次论六经提纲、六气便解、治病法解、说寒、说温、说疫、辨证等,叙述理论与临床医学中审脉、辨证、析因、论治等问题。末附《游艺志略》一卷,系得诸于师友者。以问答体裁论述了《内经》、《难经》中有关营卫、脏腑、三焦、经络及中风等理论与证治,有一定见解,可补前书之不足。有一九三六年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唐李筌撰。筌在开元(713—741)时官至节度副史、御史中丞,后入山学道,号达观子。《集仙传》云:筌于嵩山石室中得《阴符经》,“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后于骊山逢老母,乃授微旨,为之作注。”《注》云:“《阴符经》者,黄帝之书。……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合于事机,故曰阴符”。提出“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道藏》收入《阴符经》注解之书共二十种,以此本为最古。但在张果注本中谓“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斥其为“不悟”、“昧之至”、“诬道之甚”、“失《阴符》之旨”等。刘师培《读道藏札记》云,李筌注《阴符经》有二种:一称自注,即七家注本;一托之骊山老母所传,即《黄帝阴符经疏》。

经验丹方汇编

经验丹方汇编

又名 《经验单方汇编》。方书。清钱峻撰,俞晓园等增补。不分卷。峻字青伦,吴兴 (今属浙江) 人。因病弃举子业,习岐黄之术。好辑方书,历十余年,积方八百余首,汇编成帙,约九万五千字。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凡六篇。贸药辨真假篇,提出辨人参、麝香、牛黄等三十八味药真假之法。

絜斋家塾书钞

絜斋家塾书钞

经学著作。南宋袁燮撰。12卷。此书注重发明本心,反复引申阐明心性之说,而论述帝王治绩,尤能参酌古今,逐一标举大纲和要领。所论满损谦益和居安思危,亦颇惬当得理。原本10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并称其子袁乔“录其家庭所闻,至《君奭》而止”。因知其本为未竟之书,且非燮手著。绍定间,其子袁甫刊于象山书院。传本久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得,编为今本。《四库全书》著录。有《四明丛书》本。

六十颂如理论

六十颂如理论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诸法离有无二边,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