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采微余释

作者:佚名
金刚经采微余释

金刚经采微余释,一卷,宋昙应述。

猜你喜欢的书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1859年伦敦默里出版社初版。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自幼对大自然深感兴趣。1828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时,结识植物学教授汉斯罗,经他推荐参加了1831年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航行。在长达5年的海洋航行和陆地考察中,达尔文采集了大量生物和化石标本。分析研究的结果,使他对上帝创造万物说产生怀疑,从而决定了他研究物种起源的终生事业。航海结束后返回伦敦,三年后移居城外乡间唐恩,继续顽强从事进化论研究,至死不辍。终于以《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等不朽著作,赢得了科学进化论奠基者的崇高声誉,逝世后安葬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教堂国家公墓。《物种起源》(第6版)共15章:(1)家养状态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的变异,(3)生存斗争,(4)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5)变异的法则,(6)学说的疑难,(7)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8)本能,(9)杂种性质,(10)地质记录的不完全,(11)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12—13)地理分布,(14)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退化器官,(15)复述与总结。主要表述了两大内容:用人工选择过程阐明生物进化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归纳出进化论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物种起源》把变化的、科学的、历史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彻底粉碎了上帝创世说的神话,宣告了科学进化论的确立,不仅在科学史,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盈川集

盈川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 (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 (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 “初唐四杰”。著有《盈川集》。其文学主张见于所著《王勃集序》,在序中杨炯批评了唐高宗龙翔初年以来“争相许微”,“竞为雕刻,”“骨气却尽,刚健不闻” 的绮靡文风,而提倡“宏博”的文风。从而揭开了唐诗革新的序幕。杨炯所作赋、序、碑、铭等文章,皆用骈体、排宕恣肆。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题材较有特色。传作品未能尽脱齐梁文风。《盈川集》为唐代诗文别集。此集主要内容,诗文合编为十卷,附录一卷。此为明万历中龙游童佩从诗书中搜集、诠次编成,并以本传及赠答之文、评论之语,列为附录一卷,皇甫访作序。凡赋八首、诗三十四首、杂文三十九首。今人徐明霞点校的《杨炯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是较常见的版本。

中和集

中和集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依于天台学者的一向所说,三谛是根据龙树的中观论,他们认为最有力的明文,就是中论四谛品的“因缘所生法”一颂。三观是根据龙树的大智度论,他们常常引用智论“三智一心中得”的一句话,以证成他的所说有据。可是这两个教证,是非常薄弱的。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亦称《无量寿经论注》、《往生净土论注》,简称《往生论注》或《净土论注》。佛典注疏。北魏昙鸾注。二卷。是古印度世亲造《无量寿经论》(即《往生论》)的注释书。书首初述依《十住毗婆沙论》判此论为易行道。次释论文,总分为二,前部之五言偈为“总说分”,后部之长行释文为“解义分”。总说分又分为五门,解义分又分为十层义,随文依次注解。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般若心经解义

般若心经解义

般若心经解义,一卷,清徐槐廷解义并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