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布施经

作者:佚名
分别布施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为中阿含瞿昙弥经之别译。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法国作家缪塞(1810——1857)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独白方式叙述了一个染上“世纪病”的“世纪儿”的生活遭遇。主人公沃达夫是一个涉世不深的贵族青年,在一次晚宴上发现他所热爱的女人欺骗了他,感情上受到强烈刺激。为摆脱痛苦,他在友人戴尚奈的怂恿下转向放荡无羁、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回到乡下,遇到一位温柔纯良的年轻寡妇比莉斯。他们相爱了,但沃达夫始终无力摆脱过去的阴影,一面狂热地爱恋比莉斯,一面却无端地猜忌和折磨她。最后俩人只得在痛苦中分手。作者通过刻画沃达夫迷惘、忧郁、颓废、苦闷和怀疑一切的性格特征,再现了他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世纪病”患者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以夹叙夹议的手法,相当深刻地概括分析了波旁王朝复辟时代法国的政治形势、思想动态和社会风习,试图揭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的“世纪病”的实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意味着青年们可以建功立业的光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充满庸俗、自私、丑恶和虚伪的社会现实面前完全幻灭,于是蔑视一切,怀疑一切,在纵欲狂饮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藤阴杂记

藤阴杂记

地理杂志。清戴璐撰。十二卷。戴璐字敏夫,号菔塘。一号吟梅居士。浙江归安人。乾隆进士。历官都察院给事中、太仆寺卿。辑著有《国朝六科汉给事中题名禄》、《吴兴诗话》等。作者弱冠入都,留心掌故,尝阅王渔洋《池北偶谈》和《香祖笔记》等,目见耳闻,对巡视东城、六街、琳宫梵宇、贤踪名迹,皆加访录,书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万余字。以所寓庭院“新藤渐次成阴”名书。卷一至卷四杂记清代掌故、衙署旧闻,卷五至卷一二分别记载清代北京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与郊坰的里巷琐闻、名人遗事、名胜古迹、园林寺观等。

女红传征略

女红传征略

朱启钤撰。记载古代织绣女艺人传略专书。分织作、刺绣、针工、杂作四项,其中织作艺人13名,刺绣艺人84名, 针工艺人16名, 及其他艺人7名。

中国侦探案

中国侦探案

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因住佛山,自署“我佛山人”。20余岁寓居上海,一度客山东,游日本。著有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痛史》、《恨海》等,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此集凡34则。所写大多是诈骗案情、奸杀案情,取材于近人笔记或故老传闻,其中一些故事流布较广,如《断布》、《诬控和尚》、《浦五房一鸡案》、《打笆斗》、《晒银字》、《荆花毒》、《审树》。旧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问学录

问学录

四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此书中心是力辟王守仁学说及与赞同王学之士进行论辨,以尊奉程朱理学。全书直接驳辨王学之处较少,多数是与近代调停朱、陆二派争论者、攻击王学不尽力者进行驳辨。但有些地方涉牵强之嫌,如高攀龙遭党祸,临终遗书中有“君恩未报,愿结来生”之语,而作者便据此认为其学 “流于佛氏”等等。有 《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东宫备览

东宫备览

古代有关王子教育读物。六卷。南宋陈模撰。此书为任秘书省正字时所上,取经史典籍中有关训课皇储的旧文整理而成,故以《东宫备览》为书名。全书共分二十条,分别为始生、入学、立教、师傅、讲读、宫僚、择术、广诲、谨习、主器、正本、问安、友悌、戒逸、崇俭、辨分、正家、规谏、几谏、监国等。前有进书表和序各一篇,上宰相札子二十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