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南方草木状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之一。旧题为西晋襄城太守嵇含撰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但学者们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均有不同看法,尚无定论。不过,根据书中的一些记载,可以推断此书的渊源较古老。此书在南宋后又有增补。书中记述岭南地区植物,包括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共计80种,大多数是亚热带植物,除少数系从国外引进驯化的以外,主要生长在岭南的番禺、南海、合浦、林邑等地。作 者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用途及产地等。书中首次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黄猄蚁防除柑桔害虫的生物防除法。 该书的学术价值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在国内,自宋代开始,曾被多种花谱和地方志所引用。 1979年被译成英文出版。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乃元始天尊为人间国王说经演教,告诫国王人主弘道奉教,造像写经,施舍钱财田产于道观,供养道士,建斋行道,忏罪诵经,开宥囚徒,救危济苦等等。经文宣称世间水旱疾疫之灾,惟国王感之。故人主应顺天化人,爱民养物,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始可长生久视,国祚永安。
气出唱
《气出唱》是汉末曹操创作的三首游仙诗。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长生不老的保养方法与灵丹妙药,透露出诗人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实现心中宏愿。第二首诗通过描写与仙人同饮共舞、鼓瑟和鸣的和乐融洽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长生、冀求升仙的企盼。第三首诗通过写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光辉灿烂与高朋满座,表达诗人对仙界的无限向往和祈愿能够成仙的殷切之情。
世纬
二卷。 明袁袠 (1502—1547)撰。袁袠字永之,号胥台,吴县 (今属江苏) 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等职。以病告归,读书于横塘别业。著有《皇明献实》、《袁永之集》等书。此书共二十篇,分别为 《官宗》、《遴传》、《简辅》、《降交》、《诱谏》、《广荐》、《崇儒》、《遗士》、《裁阉》、《汰异》、《距伪》、《抑躁》、《久任》、《惜爵》、《惩墨》、《节浮》、《革奢》、《正典》、《实塞》、《均赋》,所论皆指陈时弊,切中要害,毫无所隐。作者在自《序》中,以“凿柄异用,竽瑟殊好,空言无益,祇增多口”之语,指斥不务政事的文臣武将。他在《距伪》篇中谓“今之伪者则不然:其所诵读者,周孔之《诗》、《书》也; 其所讲习者,程朱之传疏也;而其所谈者,则佛老之糟粕也”。“党同而伐异,尊陆以毁朱,不出老生之常谈,庸人孺子皆知其非,而士之好名利,趋富贵者,方以为孔孟复出也”。即指斥姚江末流之弊。其他所论,亦皆忧时感事,发愤而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唯识二十论
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引用十地经中三界唯心之句,论证外境为内识显现,阐述唯识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系法相宗所依十一论之一,瑜伽十支论之一。书中总举五言二十一行之颂,就之而诠解其义,本文首先宣说‘三界唯识’之旨,其次就小乘、外道所问难之四种问题,加以解释,以成立万法唯识之理。最后一颂阐明宗义,依偈颂之数而题名二十论。异译本有二:南朝陈之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北魏菩提流支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又称破色心论)。此三译本中,菩提流支所译本,文多颂少,由二十三颂所成;真谛所译本,文少颂多,有二十四颂;玄奘所译本,文颂分配均等,由二十一颂所成。本书之注释书极多,于印度,以世亲弟子瞿波论师为首,共有十多家注释,其中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较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卷、新罗圆测之唯识二十论疏二卷等。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