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作者: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来,处处弘扬般若法旨。因发大慈大悲之心,以救赎众生出苦海为誓愿,立下誓言造金字摩诃般若经。第二部分:具详二十七愿,初十愿表示愿在弥勒佛下生时及十方世界,以此造成金字经及自身种种方便,护持般若,利济众生。次十六愿,表示愿笃修佛法,以修成佛果。最后一愿,表示愿承诺言,付之助成,遂其心迹。《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对了解和研究慧思其人及佛学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到修禅学法高僧,为执著其佛教信仰而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现常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的书

法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

全名《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研究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及法等观念形态的哲学著作。黑格尔著。1821年出版。中译本196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范杨、张企泰译。本书有1个序言,正文部分分为导论和3篇。第1篇“抽象法”,其总的特点是自由意志借外物以实现自身。自由意志体现为个人对外物的关系,也就是个别人的特殊意志;它通过“所有权”表现出来,然后以“契约”的形式转移;最后则由于“不法和犯罪”而与其他的特殊意志相对立。这三个阶段构成“抽象法”的整体。第2篇道德,其总的特点是自由意志在人的内心中实现,成为道德意志。这个实现过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故意和责任阶段;意图与福利阶段;良心与善阶段。由于意志已经摆脱了个人的主观目的或动机,而以道德为目的,追求善的实现,所以它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的良心。当良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时,道德便转化为伦理。第3篇伦理,伦理也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人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实现,成为伦理精神。这个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直接的自然的伦理精神表现为以“爱”为根据、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当这种直接的伦理精神解体、分化时,社会伦理实体就由家庭发展为“国家”。国家使每个成员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伦理性,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本书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辩证的考察,对封建关系进行了批判,明确地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宣布了德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刻即将到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6页)。

证明

证明

松本清张短篇小说集,在如实描述一对中年夫妇的感情危机时,不经意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可触摸的恐惧感。(《证明》)一个发生在市井生活中常见的犯罪故事,街坊邻居的街谈巷议背后暗藏杀机,然而当事人却一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新开发的区域》)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个名为密宗律仙教的宗教团体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发展过程,而注射留下的针眼这一细节作为案情发展的主线,不落窠臼而独辟蹊径。(《密宗律仙教》)一篇属于纯推理结构的作品,讲述了东京的一位妇人在家中被杀,警察多番搜查发现最初的嫌疑犯并不是真正的凶手。结局出人意料,逻辑无可挑剔……(《留守宅事件》)

天方夜谭谋杀案

天方夜谭谋杀案

暗夜,陈列东方文物的博物馆外,两位不速之客先后造访。其中一位飞扑袭警并摔昏在地,随后突然不知所踪;另一位口袋中掉落的字条上写着:亲爱的G,得搞到一具尸体……苏格兰场巡官当即赶往博物馆,却看到守门人正绕着一方棺椁跳舞。而打开华美的旧式英伦马车,滚落的竟是一具东方男尸。 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件接连发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三位警方精英竭尽全力却逐一受挫,十一名嫌犯中,究竟谁是真凶? 大名鼎鼎的菲尔博士又能否揭开这博物馆之夜的神秘面纱?

鞑靼人沙漠

鞑靼人沙漠

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创作的战争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年轻的乔瓦尼·德罗戈服役和鞑靼人的进攻 。魔幻、玄妙、荒诞、奇异。他想要寻觅生命的意义。却只看到希望破碎的影子。《鞑靼人沙漠》=《城堡》+《等待戈多》。这部描写“期待”的卡夫卡式作品,展现了梦想的冷酷破灭,折射出人生的无谓与凄凉。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的乔瓦尼·德罗戈从城里出发,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这个俯瞰着北方荒凉沙漠的古堡早已被世人忽视,生活空虚乏味。满腔热情的他渴望能够尽快与鞑靼人作战,建立功勋,证明自己和城堡的价值。然而鞑靼人却一直了无踪影。在漫漫无期的苦苦等待中,德罗戈的意志和生命被消磨殆尽。而此时,鞑靼人的进攻开始了……

海忠介公全集

海忠介公全集

12卷。海瑞文集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